讀南坦寄示辭疏二首

· 黃衷
出入三朝未二毛,南歸琴劍一輕舠。 鴻私暫乞臺臣假,溫旨長徵國士遭。 開社肯勞招六逸,結亭先擬近三高。 懸知芳思東籬外,何日江郵寄和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三朝:指連續經歷了三個朝代。
  • 二毛:指頭發斑白,這裡指年老。
  • 琴劍:琴和劍,常作爲文人隨身攜帶之物,象征文武雙全。
  • 輕舠(dāo):小船。
  • 鴻私:指皇帝的恩寵。
  • 台臣:指朝廷的高官。
  • 溫旨:指皇帝的溫和的詔令。
  • 國士:國中傑出的人物。
  • 六逸:指六位隱逸的高士。
  • 三高:指三位高士或高人。
  • 懸知:預知,預料。
  • 芳思:美好的思緒或情感。
  • 東籬:指隱居的地方,源自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
  • 江郵:江上的郵遞,指通過水路傳遞信件。
  • 和陶:指和陶淵明的詩,即模倣陶淵明的風格作詩。

繙譯

經歷了三個朝代,我還沒有變得白發蒼蒼,如今南歸,衹帶著琴和劍,乘坐一葉小舟。我暫時請求朝廷的高官允許我休假,皇帝的溫和詔令長久地召見我這位國中傑出的人物。我願意勤勞地招待六位隱逸的高士,建立一個社,竝計劃建立一個亭子,靠近三位高人。我預料到在東籬之外,我會有美好的思緒,不知何時能通過江上的郵遞,寄去我模倣陶淵明風格的詩作。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皇帝恩寵的感激。詩中,“出入三朝未二毛”展現了詩人的長壽和經歷,而“南歸琴劍一輕舠”則描繪了他簡樸的歸隱生活。詩人的內心世界通過“開社肯勞招六逸,結亭先擬近三高”得以展現,表達了他對高士的敬仰和對高潔生活的追求。最後,詩人以“懸知芳思東籬外,何日江郵寄和陶”作結,流露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對詩歌創作的熱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尚的情操和文學才華。

黃衷

明廣東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監江北諸倉,清查積年侵羨,得粟十餘萬石。歷戶部員外郎、湖州知府、晉廣西參政,督糧嚴法繩奸,境內肅然。後撫雲南,鎮湖廣皆有政績。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語》、《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