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 · 棋姬

· 楊慎
紅袖烏絲罷寫詩。翠娥銀燭笑譚棋。雁行佈陣穿花壘,虎穴臨衝拔繡旗。 烽火劫,羽書持。東山樽俎卷淮淝,紫囊兒輩元能辦,況有嬋娟出六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鷓鴣天:詞牌名,又稱“思佳客”。
  • 棋姬:指擅長下棋的女子。
  • 紅袖:指女子的衣袖,常用來代指女子。
  • 烏絲:黑色的絲線,這裡指書寫用的墨線。
  • 翠娥:指女子的眉毛,這裡代指女子。
  • 銀燭:銀色的蠟燭,形容燭光明亮。
  • 譚棋:談論棋藝。
  • 雁行佈陣:比喻棋子排列有序,如同雁群飛行。
  • 虎穴臨沖:比喻棋侷中的攻勢如同猛虎下山。
  • 綉旗:華麗的旗幟,這裡指棋侷中的勝利標志。
  • 烽火劫:比喻棋侷中的激烈對抗。
  • 羽書:古代傳遞軍情的文書,這裡指棋侷中的信息傳遞。
  • 東山樽俎:指東晉謝安在東山隱居時,與友人飲酒作樂的情景,這裡比喻棋侷中的策略和智慧。
  • 淮淝:指淝水之戰,這裡比喻棋侷的勝負。
  • 紫囊:指裝有重要文書的紫色袋子,這裡指棋侷中的關鍵策略。
  • 兒輩:指年輕一代。
  • 嬋娟:指月亮,這裡比喻美麗的女子,即棋姬。
  • 六奇:指六種奇妙的策略,這裡指棋姬的棋藝高超。

繙譯

女子放下手中的筆墨,不再書寫詩篇,而是與眉清目秀的同伴在明亮的燭光下笑談棋藝。棋子如雁群般有序排列,穿行於花間,攻勢如猛虎下山,拔取華麗的旗幟。棋侷中的激烈對抗如同烽火連天,信息的傳遞如同古代的軍情文書。棋姬運用東山樽俎般的智慧和策略,在棋侷中取得勝利,如同淝水之戰中的謝安。年輕的棋手們已經能夠應對,更何況還有美麗如月的棋姬,她的棋藝高超,運用六種奇妙的策略。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擅長下棋的女子與同伴在燭光下對弈的情景,通過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寫,展現了棋侷的激烈和棋姬的高超技藝。詞中“紅袖烏絲罷寫詩”與“翠娥銀燭笑譚棋”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女子從文墨到棋藝的轉變。後文以“雁行佈陣”、“虎穴臨沖”等軍事術語形容棋侷,增添了棋侷的緊張感和策略性。結尾処提到“嬋娟出六奇”,既贊美了棋姬的美貌,也強調了她的棋藝非凡,使得整首詞既富有詩意,又充滿了智慧和策略的較量。

楊慎

楊慎

楊慎,明代文學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號升庵,後因流放滇南,故自稱博南山人、金馬碧雞老兵。楊廷和之子,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正德六年狀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稟性剛直,每事必直書。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終老於雲南永昌衛。終明一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爲第一。其詩雖不專主盛唐,仍有擬右傾向。貶謫以後,特多感憤。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範圍頗廣。著作達百餘種。後人輯爲《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