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 · 可渡橋喜晴

· 楊慎
萬里雲南可渡,七旬老叟華顛。金羈翠眊杏花韉。還家劍鋒畫,出塞馬蹄穿。 舊店主人爭羨,升翁真是神仙。東征西走幾多年。風霜知自保,窮達任皇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金羈(jīn jī):金色的馬籠頭。
  • 翠眊(cuì mào):翠綠色的眼罩。
  • (jiān):馬鞍下的墊子。
  • 窮達:貧窮與顯達。

翻譯

萬里之外的雲南,有一座可渡橋,那裏陽光明媚,我這七十歲的老者,頭髮已經斑白。我騎着裝飾着金色馬籠頭和翠綠色眼罩的馬,馬鞍下墊着杏花圖案的墊子。回家的路上,劍鋒在畫中閃爍,出塞的馬蹄痕跡清晰可見。

曾經的主人爭相羨慕我,認爲我真是神仙一般的存在。我東奔西走,度過了多少年。風霜中我學會了自我保護,無論貧窮還是顯達,我都聽從天命。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年邁的旅者,在雲南的可渡橋邊,享受着晴朗的天氣和旅途的寧靜。詩中通過「金羈翠眊」和「杏花韉」等細節,展現了旅者的豪華裝備,而「還家劍鋒畫,出塞馬蹄穿」則表達了旅者對家的思念和對旅途的回憶。最後,詩人通過「風霜知自保,窮達任皇天」表達了一種超脫世俗、順應天命的人生態度,展現了旅者內心的寧靜與豁達。

楊慎

楊慎

楊慎,明代文學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號升庵,後因流放滇南,故自稱博南山人、金馬碧雞老兵。楊廷和之子,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正德六年狀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稟性剛直,每事必直書。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終老於雲南永昌衛。終明一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爲第一。其詩雖不專主盛唐,仍有擬右傾向。貶謫以後,特多感憤。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範圍頗廣。著作達百餘種。後人輯爲《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