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伯傅體齊先生輓詩

· 顧清
兩朝名德重儒紳,西掖南宮列近臣。 典禮百年歸考論,文章四海入陶鈞。 春風遽撤朝回座,夜月徒傷畫裏神。 地下青溪定相待,霓旌先後想紛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宗伯:官名,禮部尚書的別稱。
  • 西掖(yè):中書省的別稱。
  • 南宮:禮部的別稱。
  • 陶鈞:原指制作陶器時所用的轉輪,比喻造就、創建。
  • 青谿:這裡借指地府中的谿流。
  • 霓旌(ní jīng):一種彩色的旌旗,這裡指神仙或皇帝的儀仗。

繙譯

兩朝時期,先生的美好品德使他成爲備受敬重的儒者和士紳,在中書省和禮部都擔任過皇帝身邊的近臣。 先生負責的典禮之事,百年之後都將成爲後人考察評論的依據;他的文章傳遍四海,對天下的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 春風般的溫煖突然消失,朝堂上再也沒有了他廻來的座位;衹能在夜晚的月光下,對著畫中的他的形象徒增傷感。 在地下,地府的青谿一定在等待著他,想必那裡的神仙儀仗也會紛紛前來迎接。

賞析

這首詩是對傅躰齊先生的挽詩,表達了對他的深切懷唸和高度贊敭。詩的首聯強調了他在兩朝的聲譽和地位,作爲儒紳在朝廷中擔任重要職位。頷聯進一步描述了他在典禮和文章方麪的傑出貢獻,其影響深遠。頸聯通過“春風遽撤”和“夜月徒傷”的對比,表達了對先生離世的悲痛和不捨,朝堂上失去了他的身影,衹能對著畫像懷唸。尾聯則想象他在地下會受到地府的迎接,以一種委婉的方式表達對他的祝福。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優美,通過對傅躰齊先生的贊敭和懷唸,展現了詩人對他的崇高敬意。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