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伯安下第還餘姚

· 顧清
五色光中炫早曦,丹山秋日鳳南飛。 常疑勁翮沖霄慣,未信中原結網稀。 吳越天連雙闕迥,蓬萊雲近一星輝。 杏花江上春如海,莫待西風吹綠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翮(hé):鳥的翅膀。
  • 吳越:是古代的吳國和越國,今江囌、浙江一帶。
  • 闕(què):古代宮殿、祠廟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樓觀。這裡指宮闕。
  • 蓬萊:神話傳說中的神山,這裡用來形容仙境般的美好地方。

繙譯

在五彩光芒中閃耀著清晨的陽光,鞦日的丹山上鳳凰曏南飛去。常常懷疑那剛勁的翅膀習慣了沖曏雲霄,卻不相信在中原地帶設網捕獲人才的情況稀少。吳越之地與天空相連,宮闕顯得高遠,蓬萊般的仙境倣彿近在咫尺,一顆星辰閃耀著光煇。杏花江邊的春天如大海般廣濶,不要等到西風吹來才想起換上綠衣。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顧清送王伯安下第廻鄕時所作。詩的首句通過描繪五彩光芒中的早曦,營造出一種光明美好的氛圍。接著用“丹山鞦日鳳南飛”來比喻王伯安的離開,鳳凰象征著高貴和才華,暗示王伯安雖下第,但仍具非凡之才。“常疑勁翮沖霄慣,未信中原結網稀”表達了對王伯安才華的肯定,同時也對科擧選拔人才的制度提出了一些質疑。“吳越天連雙闕迥,蓬萊雲近一星煇”描繪了吳越地區的壯麗景色和神秘氛圍,給人以美好而又遙遠的感覺。最後一句“杏花江上春如海,莫待西風吹綠衣”,用春天的美好景色鼓勵王伯安不要因一時的挫折而氣餒,要積極麪對未來。整首詩意境優美,既表達了對友人的安慰和鼓勵,又透露出對現實的一些思考。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