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奇楠香:一種名貴的香料。
- 島門:一般指島嶼的出入口,這裏可理解爲海邊。
- 玄理:這裏指深奧的道理或哲理。
- 鴨腳:此處指銀杏,因銀杏的葉子形似鴨腳而得名。
- 名香:指名貴的香料,這裏指奇楠香。
- 蠻中:古代對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稱呼。
- 土物:當地的特產。
- 素紈:白色的細絹。
翻譯
珊瑚海的風急吹,島門處已入秋,我們握手論交,相視而笑,情誼便就此交付。我們一起探討深奧的哲理,就像一同觀賞銀杏一樣;你將珍貴的奇楠香贈予我,這份情誼勝過了牛頭的珍貴。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特產在南方很是貴重,而我們在海外國度結下的友情,超脫世俗留存心間。每當到了溪流上的橋邊三伏天的時候,我會想起那白色細絹飄動的情景,想象着那時的瀟灑風姿。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釋今無對鍾秀才秉三贈奇楠香墜的答謝之作。詩的首聯描繪了作者與鍾秀才在海邊秋季相遇並愉快結交的情景。頷聯中,作者將探討玄理與觀賞銀杏相提並論,表現出他們對知識的追求,同時也強調了鍾秀才所贈奇楠香的珍貴。頸聯則提到了南方的特產以及他們之間超脫世俗的友情。尾聯通過回憶三伏天在溪橋邊的情景,表達了對這份友情的懷念和對美好時光的追憶。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表現了作者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過往美好時光的懷念。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峯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隻身走瀋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三年渡遼海,涉瓊南而歸,備嘗艱阻,胸次益瀟灑廓落。再依雷峯,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爲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1311篇诗文
釋今無的其他作品
- 《 送唐撲非赴公車 》 —— [ 明 ] 釋今無
- 《 枯吟慈修兩公從丹霞奉老人命至海幢強予開法卻贈 》 —— [ 明 ] 釋今無
- 《 送方大林入蘇門 其五 》 —— [ 明 ] 釋今無
- 《 千山剩人和尚塔於大安十年矣無哭章庚戌寒夜夢出關門醒而情思繾綣追惟舊境綴之以詞 》 —— [ 明 ] 釋今無
- 《 鐵源趙典闈見訪奉贈一律同入花田攜二章見贈用予原韻即於花田疊詶其意 》 —— [ 明 ] 釋今無
- 《 遼海舟中 》 —— [ 明 ] 釋今無
- 《 同王仲錫觀察泊海珠寺聽遣幻詩得寒字且約遊安期巖 》 —— [ 明 ] 釋今無
- 《 荔支詩 其二十 》 —— [ 明 ] 釋今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