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王仲錫觀察泊海珠寺聽遣幻詩得寒字且約遊安期巖
水石波翻只未安,叩舷歌徹海風寒。
藍田玉冷煙千頃,滄海珠明月一丸。
說幻可堪悲去住,忘情未許到衣冠。
登臨更訂安期勝,擬向丹梯接羽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遣幻:表達虛幻、奇幻的意境。
- 叩舷(kòu xián):敲打着船舷。
- 藍田玉:中國古代的著名玉石,這裏用來形容煙霧如美玉般朦朧。
- 滄海珠:大海中的珍珠,這裏喻指明月。
- 去住:離去與留下。
- 安期勝:指安期巖的勝景。
- 丹梯:指高峻的山路或石階。
- 羽翰(yǔ hàn):原指翅膀,這裏借指飛昇成仙。
翻譯
水石之間波浪翻滾,內心只覺未得安寧,敲擊着船舷,歌聲響徹,海上的寒風陣陣襲來。 煙霧瀰漫,千頃之地猶如藍田美玉般清冷,滄海之上,明月宛如一顆珍珠般明亮。 談論虛幻之事,讓人不禁爲離去或留下而感到悲傷,想要忘情卻還未能做到超脫世俗。 登上高處,再次約定去欣賞安期巖的勝景,打算沿着那高峻的山路,彷彿能夠接近仙人,飛昇而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海珠寺的所見所感,以及對未來遊覽安期巖的期待。詩的首聯通過描寫水石波翻和海風寒的景象,營造出一種動盪不安的氛圍。頷聯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煙霧比作藍田玉,將明月比作滄海珠,形象地描繪出海上的朦朧與明月的皎潔,展現出獨特的意境美。頸聯則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去住之悲和忘情之難,體現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掙扎。尾聯中,詩人表達了對安期巖勝景的嚮往,希望能夠踏上丹梯,接近羽翰,流露出對超脫塵世的渴望。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豐富,語言優美,給人以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