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瓏四犯臺州作

· 劉基
白露點珠,明河生浪,秋光看又一半。翠衾知夜永,清夢冷孤館。南樓數聲過雁,西池桂花零亂。歲序如何,江山若此,贏得鬢霜滿。 傷心謾回愁眼,見蛩吟蔓草,螢度荒疃。淚隨黃葉下,事逐浮雲散。滄波滾滾東流去,問誰是、登樓王粲。菊綻籬邊,賦歸來恐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玲瓏(líng lóng):精巧細緻。
  • 四犯:古代音樂術語,指四種不同的樂曲。
  • 白露:二十四節氣之一,標誌着秋季的深入。
  • 點珠:形容露珠如珠子般點綴。
  • 明河:明亮的銀河。
  • 翠衾(cuì qīn):翠綠色的被子。
  • 清夢:清晰的夢境。
  • 孤館:孤寂的館舍。
  • 過雁:遷徙的雁羣。
  • 西池:西邊的池塘。
  • 桂花:一種秋季開花的植物,香氣濃郁。
  • 歲序:時間的順序,指年月。
  • 鬢霜:鬢角的頭髮如霜,形容年老。
  • 謾回:徒然回顧。
  • 蛩吟(qióng yín):蟋蟀的叫聲。
  • 蔓草:蔓延的草。
  • 螢度:螢火蟲飛過。
  • 荒疃(huāng tuǎn):荒涼的田野。
  • 黃葉:秋季落葉。
  • 浮雲散:比喻事情的消散或遺忘。
  • 滄波:波濤。
  • 登樓王粲:王粲是東漢末年的文學家,曾登樓作賦,此處借指懷才不遇的文人。
  • 菊綻:菊花開放。
  • 籬邊:籬笆旁邊。
  • 賦歸來:指歸隱田園,作詩賦以自娛。

翻譯

白露如珠點綴,銀河波光粼粼,秋天的景色已過半。翠綠的被子知道夜已深,我在孤寂的館舍中做着清晰的夢。南樓傳來幾聲過雁的鳴叫,西池的桂花零落飄散。歲月如梭,面對這樣的江山,我只剩下滿頭的白髮。

傷心之餘,我徒然回顧,只見蟋蟀在蔓草中吟唱,螢火蟲飛過荒涼的田野。淚水隨着黃葉落下,往事如同浮雲般消散。波濤滾滾向東流去,我問誰是那個登樓作賦的王粲。籬笆邊的菊花開放,我恐怕已經晚了歸隱田園,作詩賦以自娛。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深秋的景色與詩人的孤獨心境。通過「白露點珠」、「明河生浪」等自然景象,詩人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自身境遇的無奈。詩中「鬢霜滿」、「淚隨黃葉下」等句,深刻反映了詩人對年華老去和往事消逝的哀愁。結尾處的「菊綻籬邊,賦歸來恐晚」則透露出詩人對歸隱生活的嚮往,但又感到時機已晚的遺憾。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劉基

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爲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