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城詞

· 劉基
君不見杭州無城賊直入,台州有城賊不入。重門擊柝自古來,而況四郊多警急? 愚民莫可與慮始,見說築城俱不喜。一朝城成不可踰,挈家卻向城中居。 寄語築城人:城高固自好,更須足食仍足兵,不然劍閣潼關且難保。 獨不念至元延祐年,天下無城亦不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擊柝 (jī tuò):敲梆子巡夜。
  • 慮始 (lǜ shǐ):考慮開始的事情。
  • (yú):越過,超過。
  • 挈家 (qiè jiā):帶領全家。
  • 寄語 (jì yǔ):傳達話語。
  • 足食足兵 (zú shí zú bīng):糧食充足,兵力充足。
  • 劍閣潼關 (jiàn gé tóng guān):劍閣和潼關,都是古代重要的關隘。
  • 至元延祐 (zhì yuán yán yòu):元朝的兩個年號,分別代表至元年和延祐年。
  • 無城亦不盜 (wú chéng yì bù dào):沒有城牆也不發生盜賊事件。

繙譯

你難道沒看見杭州沒有城牆,賊人直接闖入,而台州有城牆,賊人卻無法進入嗎?自古以來,重重的門戶和敲梆子巡夜都是必要的,更何況四周都是緊急的警報呢?

愚昧的民衆無法與他們商討開始的事情,聽說要築城都不高興。一旦城牆建成了,他們就無法越過,衹能帶著全家搬進城裡居住。

我給築城的人傳話:城牆建得高固然好,但更需要糧食充足和兵力充足,否則即使是劍閣和潼關這樣的天險也難以保全。

難道不記得至元和延祐年間,天下沒有城牆也沒有盜賊嗎?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杭州和台州的情況,強調了城牆的重要性。詩人指出,雖然築城可能會遭到民衆的反對,但城牆的建立對於防禦外敵是至關重要的。同時,詩人也提醒,僅有城牆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充足的糧食和兵力來保障安全。最後,詩人廻憶歷史,指出在某些時期,即使沒有城牆,社會也能保持安定,暗示了城牆竝非唯一的安全保障,社會的和諧與治理同樣重要。整首詩語言簡練,寓意深遠,反映了詩人對於國家安全的深刻思考。

劉基

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爲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