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懷三十一首

· 劉基
柔桑生中園,婀娜當陽春。 下滋靈泉液,上承膏露津。 美人望蠶月,傾筐競明晨。 榮盛方及時,採捋一何頻。 枯根不盈拱,何以禦霜辰。 復聞芻蕘子,磨礪待爲薪。 冥觀成感激,躑躅含酸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柔桑:嫩桑葉。
  • 婀娜(ē nuó):柔軟而美好。
  • :滋養。
  • 靈泉液:指清澈的泉水。
  • 膏露津:比喻滋潤的露水。
  • 蠶月:養蠶的月份,通常指農曆三月。
  • 傾筐:傾倒筐中的東西,這裏指採摘桑葉。
  • 採捋(lǚ):採摘。
  • 枯根:乾枯的根。
  • 盈拱:滿手,這裏指桑葉茂盛。
  • (yù):抵禦。
  • 霜辰:霜降的時節。
  • 芻蕘子:割草打柴的人。
  • 磨礪:磨刀準備。
  • 冥觀:深思。
  • 躑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 酸辛:悲傷。

翻譯

嫩桑葉生長在園中,柔軟美好正值陽春。 下面滋養着靈泉的清水,上面承接了滋潤的露珠。 美人們盼望着養蠶的月份,清晨競相採摘桑葉。 桑樹正茂盛及時,採摘得多麼頻繁。 乾枯的根莖不滿手,如何抵禦即將到來的霜降時節。 又聽說割草打柴的人,磨刀準備將其作爲柴火。 深思之後心生感慨,徘徊不前,心中充滿悲傷。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桑樹生長環境的描繪,展現了桑葉在春日的生機與美麗。詩中「柔桑生中園,婀娜當陽春」描繪了桑葉的柔美和春天的生機,而「下滋靈泉液,上承膏露津」則進一步以自然界的滋養來象徵桑葉的茂盛。後文通過對採摘桑葉和桑樹命運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生命循環的感慨和對美好事物易逝的哀愁。詩末的「冥觀成感激,躑躅含酸辛」更是深化了這種感慨,體現了詩人對生命無常的深刻認識和情感的豐富。

劉基

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爲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