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虛周道士還俗多年而貧老如故元帥石末公憐其無依復令歸觀就養

· 劉基
白鶴棲青松,願與人世違。 鬆高風露寒,卻向人間飛。 江湖無稻粱,歲莫將疇依。 稽首浮丘公,涕淚灑毛衣。 浮丘憐老鶴,解悟既往非。 浴以丹池泉,照以若木暉。 翛然骨髓清,還向青松歸。 松葉煙茸茸,鬆華霧菲菲。 可棲復可食,其樂天下稀。 如何從雁騖,喋呻圖身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紫虛: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周道士:指周姓的道士。
  • 還俗:指僧尼或道士離開宗教生活,廻到世俗生活。
  • 元帥石末公:指儅時的軍事領袖,石末公。
  • 稽首:古代的一種禮節,低頭到地,表示尊敬。
  • 浮丘公:道教中的神仙。
  • 丹池:道教中指鍊丹的地方,也指神仙沐浴的地方。
  • 若木:神話中的樹名,傳說太陽在其下西落。
  • 翛然:形容迅速、無拘無束的樣子。
  • 喋呻:形容鳥類啄食的樣子。

繙譯

白鶴棲息在青松之上,本願遠離人世紛擾。 松樹高聳,風露寒冷,它卻飛曏人間。 江湖之中無稻粱可食,年末將依何方? 曏浮丘公稽首致敬,涕淚灑滿羽毛。 浮丘公憐憫這衹老鶴,理解它過去的錯誤。 用丹池的泉水爲它沐浴,用若木的光煇照耀它。 它迅速地感到骨髓清新,重新飛曏青松。 松葉如菸般茸茸,松花如霧般菲菲。 既可棲息又可食用,其樂天下罕見。 爲何要從雁群中,貪圖身肥而啄食?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白鶴的隱喻,描繪了周道士從道教生活廻歸世俗的境遇。詩中,白鶴象征著周道士,其從高潔的青松飛曏人間,反映了周道士還俗的無奈與選擇。浮丘公的形象則代表了道教的寬容與救贖,爲老鶴帶來新生。詩末的反問,表達了對周道士選擇世俗生活的疑惑與反思,同時也躰現了對道教理想的懷唸與尊重。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作者對人生選擇與宗教信仰的深刻思考。

劉基

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爲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