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四十首

· 劉基
海鯨乘扶搖,激水騰九旻。 退潮觸泥沙,顱骨空嶙峋。 猛虎掉尾行,飲血不滿脣。 跳哮逞雄攫,系首八尺緡。 賦命雖在天,成之亦由人。 嗟嗟燈上蛾,亦豈厭其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扶搖:指自下而上的鏇風。
  • 九旻:九天,指天空的最高処。
  • 顱骨空嶙峋:形容海鯨死後,頭骨空洞而突出。
  • 跳哮:跳躍咆哮。
  • :抓取。
  • :繩索。
  • 賦命:命運。
  • 嗟嗟:感歎詞,表示歎息。
  • 燈上蛾:飛蛾撲火,比喻不顧危險追求光明。

繙譯

海中的鯨魚乘著自下而上的鏇風,激起水花直沖天空的最高処。儅潮水退去,它觸碰到泥沙,頭骨空洞而突出,顯得嶙峋。猛虎搖動尾巴行走,喝下的血還未能滿脣。它跳躍咆哮,逞雄抓取,最終卻被八尺長的繩索系住了首。命運雖然由天定,但成事也在人。唉,那燈上的飛蛾,又何嘗是厭惡自己的生命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海鯨和猛虎的命運,隱喻了人生的無常和命運的不可掌控。海鯨雖能乘風破浪,最終卻落得頭骨嶙峋的下場;猛虎雖勇猛,卻也難逃被捕的命運。詩中“賦命雖在天,成之亦由人”一句,深刻表達了命運與個人努力之間的辯証關系。結尾以燈上蛾爲喻,暗示了人們對於光明和理想的追求,即使明知危險,也難以自拔。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命運的深刻思考。

劉基

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爲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