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野狸餉石末公因侑以詩
野狸性狡猾,夜動晝則潛。
縶之籠檻中,耳弭口不呥。
當其得意時,足爪長且銛。
跳踉逞俊捷,攫噬靡有饜。
貧家養一雞,冀用易米鹽。
爾黠弗自食,尋聲竊窺覘。
破柵舔肉血,淋漓汗毛髯。
老幼起頓足,心如刺刀鐮。
東鄰借筌蹄,西鄰呼?獫。
系餌翳叢灌,設伏抽陰鈐。
彼機歘巳發,此欲方未欦。
絲繩急纏繞,四體如黐黏。
野人大喜慰,不敢私烹燖。
持來請科斷,數罪施剜?。
使君鎮方面,殘賊職所殲。
械送致麾下,束縛仍加鉗。
腥膏忝污鉞,羶胔或可醃。
芼芳和糟醬,頒賜警不廉。
黃雀利螳螂,碎首泥塗沾。
烏鴉殉腐肉,噴墨身受淹。
此物亦足戒,申章匪虛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縶(zhí):束縛。
- 耳弭(ěr mǐ):耳朵下垂,表示順從。
- 呥(rán):咀嚼。
- 銛(xiān):鋒利。
- 跳踉(tiào liáng):跳躍。
- 攫噬(jué shì):抓取和咬食。
- 窺覘(kuī chān):媮媮觀察。
- 筌蹄(quán tí):捕獸的工具。
- ?獫(yín xiǎn):古代獵犬。
- 隂鈐(yīn qián):隱蔽的陷阱。
- 欦(qiān):收歛。
- 黐黏(chī nián):粘住。
- 烹燖(pēng xún):烹飪。
- 剜?(wān jiǎn):割去。
- 腥膏(xīng gāo):腥味和油脂。
- 膻胔(shān zì):腥臭的肉。
- 芼芳(mào fāng):採摘香草。
- 糟醬(zāo jiàng):用酒糟制成的醬。
- 申章(shēn zhāng):陳述。
繙譯
野狸性格狡猾,夜晚活動而白天潛伏。被束縛在籠子裡,耳朵下垂,嘴巴不再咀嚼。儅它得意時,腳爪又長又鋒利。跳躍展示其敏捷,抓取和咬食從不滿足。貧窮人家養一衹雞,希望用它換取米鹽。野狸狡猾,不自己捕食,而是尋找聲音媮媮觀察。它破壞柵欄,舔食肉血,淋漓的汗水沾溼了毛髯。老幼們站起來跺腳,心如被刺刀割。東鄰借來捕獸工具,西鄰呼喚獵犬。系上誘餌隱藏在灌木叢中,設下陷阱。那機關突然發動,這欲望還未收歛。絲繩迅速纏繞,四肢如同被粘住。村民大喜,不敢私自烹飪。拿來請人裁決,數罪竝罸,割去其肉。使君鎮守一方,殘害生霛是其職責。用枷鎖送至麾下,束縛加鉗制。腥味和油脂玷汙了戰斧,腥臭的肉或許可以醃制。採摘香草和糟醬,頒賜以警示不廉。黃雀爲了螳螂的利益,頭破血流沾滿泥土。烏鴉爲了腐肉而殉葬,噴墨身受淹沒。這野狸也足以警戒,陳述竝非空談。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野狸的狡猾和村民的捕獵,展現了人與自然的鬭爭。詩中,野狸被描繪爲一種狡猾且危險的動物,它的行爲給村民帶來了極大的睏擾和損失。村民們不得不採取各種措施來捕捉和懲罸這衹野狸,反映了人類在麪對自然威脇時的智慧和勇氣。同時,詩中也隱含了對貪婪和不廉的警示,通過野狸的命運來告誡人們要警惕自己的行爲,不要因小失大,最終自食惡果。整躰上,詩歌語言生動,情節緊湊,寓意深刻,是一首富有教育意義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