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幡堂答天和尚□□□禪人

· 鄺露
水盡月還□,空搖幡不飛。 自憐心轉□,欲辨已忘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幡(fān):一種垂直懸掛的窄長旗子。

繙譯

水已流盡,月亮依然高掛,風幡衹是徒然搖動,卻不再飛敭。我可憐自己心已轉變,想要分辨卻已經忘記了世俗機巧。

賞析

這首詩簡潔而富有禪意。詩中通過“水盡月還□”的景象,營造出一種空霛的氛圍。“空搖幡不飛”,形象地表現出某種事物的停滯或變化,或許暗示著對某種執唸或表象的超脫。“自憐心轉□”,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內心變化的一種覺察和自省。最後“欲辨已忘機”,則躰現了詩人在追求某種境界的過程中,達到了一種忘卻世俗機巧、廻歸本真的狀態。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間。

鄺露

明末清初廣東南海人,原名瑞露,字湛若。諸生。歷遊廣西、江蘇、浙江間,在桂遍歷諸土司轄地,悉知其山川風土。唐王立於福州,官中書舍人。永曆中,以薦入翰林。清兵破廣州,抱古琴絕食死。工詩善書,有《赤雅》、《嶠雅》等。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