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上別子與明卿

騷雅論今代,中原幾並驅。 捧心愁屈宋,抵掌失楊盧。 一一風棱整,森森法象殊。 雕籠掣孔翠,玉勒噴神駒。 盪滌開溟浸,陰陽運巨爐。 先鋒爭辟易,歷塊不崎嶇。 歘自西曹奮,終爲俊國模。 徐公驂鄴乘,季子騁吳都。 豈謂萬人敵,還將二妙俱。 大庭羞絳灌,厚祿笑侏儒。 白璧交遊冷,黃金氣色孤。 一麾分楚越,雙涕渺江湖。 赤縣連烽火,滄波挾舳艫。 秦庭何處哭,漢檻待誰呼。 得喪皆行旅,朋知到友于。 綈袍寒借問,涸轍困相濡。 物論應吾輩,山姿詎世途。 君寧忘鼎軸,我漸老屠沽。 河水嵎夷徙,浮雲芒碭徂。 離筵即此地,後會恐榛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pèi):古縣名,在今江蘇沛縣。
  • 騷雅:《離騷》與《詩經》中《大雅》、《小雅》的並稱,借指詩歌之事。
  • 屈宋:屈原和宋玉,戰國時期楚國的文學家,以辭賦著稱。
  • 抵掌:擊掌,表示談話時氣氛融洽或相互贊同。
  • 楊盧:揚雄和盧照鄰,都是古代著名的文學家。
  • 風棱:風骨,指人的品格剛正不阿。
  • 法象:事物的形象、法則。
  • 溟浸:大海。
  • (xū):忽然。
  • 西曹:兵部的別稱。
  • 俊國:傑出的國家人才。
  • (cān):古代駕在車前兩側的馬,這裏用作動詞,駕馭。
  • 鄴乘:指在鄴城(今河北臨漳縣)展現出的才華或成就。
  • 季子:此處指蘇秦,戰國時縱橫家,以辯才聞名。
  • 吳都:今蘇州一帶,這裏代指施展才華的地方。
  • 絳灌:絳侯周勃和潁陰侯灌嬰,漢初功臣,但文化素養較低,曾排擠賈誼等文士。
  • 舳艫(zhú lú):船頭和船尾的合稱,泛指船隻。
  • 嵎夷(yú yí):指日出的地方。
  • (cú):往,去。

翻譯

在沛縣與你分別,談到當今的詩歌文學,在中原地區有幾人能夠並駕齊驅呢? 人們爲屈原和宋玉的才華感到憂愁,交談時覺得揚雄和盧照鄰的高超難以企及。 (你)品格剛正,形象獨特,猶如雕琢的鳥籠中的翠鳥,又如繫着玉勒的神駒般出衆。 如能滌盪那廣闊的大海,像陰陽在巨大的爐中運轉般施展才能。 先鋒們爭相退讓,跨越阻礙也不會崎嶇難行。 忽然從兵部奮起,最終成爲國家傑出的人才模範。 像徐公駕馭着在鄴城的馬車,如季子在吳都施展才能。 怎能說只是擁有萬人敵的勇力,還將文學和才能兩者兼具。 在大庭廣衆之下羞於與絳灌之輩共處,對只知追求厚祿的侏儒們加以嘲笑。 與知己的交往冷淡下來,擁有黃金般的才華卻感到孤獨。 一揮衣袖分別去往楚越兩地,兩行熱淚灑落在江湖之間。 赤縣之地接連燃起烽火,滄波之上船隻往來。 在秦庭何處去哭訴,漢朝的欄杆又等待誰來呼喊。 得失都是人生的旅程,朋友之間的相知達到了兄弟般的情誼。 寒冷時詢問是否需要借件綈袍,在困境中如同涸轍之魚般相互幫助。 對於事物的評價應當由我們這輩人來進行,山中的姿態豈能被世俗的路途所限制。 你難道會忘記國家的重任,而我漸漸老去,淪爲屠夫和賣酒之人。 河水像從嵎夷遷徙而來,浮雲向着芒碭山飄去。 在此地設下離別的筵席,以後的相會恐怕會變得荒蕪。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黎民表在沛縣與友人分別時所作,詩中表達了對友人的讚美和對分別的不捨,同時也抒發了對人生的感慨和對世事的思考。

詩的開頭通過對當今文學的探討,引出對友人才華的讚譽,認爲友人的品格和風骨獨具特色。接着描述了友人的遠大抱負和非凡才能,以及他在仕途上的奮發進取。詩人還表達了對友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欽佩,以及對知己之間深厚情誼的珍視。

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雕籠掣孔翠,玉勒噴神駒」,形象地描繪了友人的出衆才華;「盪滌開溟浸,陰陽運巨爐」則表現了友人的宏大志向和非凡能力。同時,詩中也提到了一些歷史人物和典故,如屈宋、楊盧、絳灌等,增加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厚重感。

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優美,既表達了詩人與友人分別時的悲傷之情,又體現了詩人對人生和世事的深刻理解,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