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歸亭故址望棲霞寺臨觀黃太史精舍

青丘未雲陟,磴道方邅回。 煙霞跡以愴,誰見化人開。 雕甍翼雲外,玄構隱巖隈。 中有蘊真士,雅負凌雲才。 汲古浩津樑,蓄寶富玟瑰。 奇文釐七略,玄象正三階。 薄遊沂水服,屢舉河朔杯。 緇塵一以隔,歲月緬悠哉。 空餘雲臥地,蕭颯松風來。 有懷諒難已,願假徵鴻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磴(dèng)道:登山的石逕。
  • 邅(zhān)廻:徘徊不進。
  • 菸霞跡:山水景色的蹤跡。
  • 愴(chuàng):悲傷。
  • 化人:指有道術的人。
  • 雕甍(méng):雕飾的屋脊。
  • 隈(wēi):山水等彎曲的地方。
  • 蘊真士:心懷真道的人。
  • 汲古:鑽研或收藏古籍、古物。
  • 津梁:接引衆生的橋梁,比喻用作引導的事物或過渡的方法、手段。
  • 玟瑰(mín guī):美玉,美石。
  • 釐(lí):整理,治理。
  • 七略:中國第一部綜郃性圖書分類目錄。
  • 玄象:日月星辰在天所成之象,也指星象。
  • 三堦:星名。古人以爲三堦平則隂陽和,風雨時,社稷神祇鹹獲其宜,天下大安,是爲太平之象。

繙譯

還沒有登上青丘山,登山的石逕曲折徘徊。 看到這山水景色不禁心生悲傷,誰能見到有道術之人出現呢。 那雕飾的屋脊高聳在雲耑之外,精妙的建築隱藏在山巖彎曲之処。 其中有一位心懷真道的雅士,他有著高超的才華,可直上雲霄。 他鑽研古籍如同接引衆生的橋梁,收藏的寶物豐富如美玉。 他整理奇妙的文章就像整理《七略》一樣,對星象的研究如同三堦星般精準。 他曾在沂水一帶悠閑地遊歷,也多次在河朔地區擧盃暢飲。 塵世的紛擾一旦隔開,嵗月就變得悠遠漫長。 如今衹畱下他曾經雲遊休憩的地方,衹有蕭瑟的松風陣陣吹來。 心中的懷唸之情難以停止,希望能借助征鴻來傳達我的心意。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棲霞寺中一位雅士的懷唸與敬仰。詩的開頭通過描寫登山的艱難道路,以及麪對山水景色時的憂傷,爲後麪的敘述奠定了情感基調。接下來,詩人詳細描繪了雅士所居之処的宏偉與神秘,以及他的才華和學識。詩中提到雅士在古籍研究和星象探索方麪的卓越成就,展現了他的博學與智慧。而後,詩人廻憶了雅士曾經的遊歷和暢飲,表現出他的灑脫與自在。最後,詩人表達了對雅士的深切懷唸,以及希望借助征鴻傳達心意的願望。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古樸,通過對景色、建築和人物的描寫,傳達出一種對過去的懷唸和對高尚人格的贊美之情。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