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少師李公致仕還淮南

中原羽檄日交馳,玉殿宵衣問六師。 片語獨當天下計,寸衷還有聖人知。 玉關初納名王款,滄海頻收下瀨師。 帷幄論功誰解識,麒麟圖畫肯教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羽檄(yǔ xí):古代軍事文書,上插鳥羽,表示緊急,必須迅速傳遞。
  • 宵衣:天不亮就穿衣起來,舊時多用以稱頌帝王勤於政事。
  • 六師:周天子所統六軍之師,後泛指全部軍隊。
  • 寸衷:指心、內心。
  • 玉關:即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北。這裏泛指邊疆。
  • 名王:古代少數民族對貴族頭領的稱呼。
  • 下瀨(lài)師:指涉江作戰的軍隊。瀨,從沙石上流過的急水。

翻譯

中原地區軍事文書每日頻繁傳遞,宮殿中皇帝天不亮就起來詢問全軍情況。 只用隻言片語便能應對天下大計,內心的忠誠還有聖明的君主知曉。 在邊疆剛接納了少數民族頭領的降服,在大海邊頻頻收服涉江作戰的軍隊。 在軍帳中謀劃論功有誰能夠理解,功臣的畫像怎麼能讓它延遲呢?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黎民表爲送李公致仕還鄉而作。詩中描繪了國家的軍事狀況和李公的功績。

首聯通過「中原羽檄日交馳,玉殿宵衣問六師」,展現了當時中原地區戰事頻繁,皇帝勤於政事,關心軍隊的情景。

頷聯「片語獨當天下計,寸衷還有聖人知」,強調了李公的才能和忠誠,他以簡潔的話語便能謀劃天下大計,而他的忠心也被聖明的君主所瞭解。

頸聯「玉關初納名王款,滄海頻收下瀨師」,敘述了在邊疆和海邊取得的勝利,接納了少數民族頭領的降服,收服了作戰的軍隊,體現了軍事上的成果。

尾聯「帷幄論功誰解識,麒麟圖畫肯教遲」,表達了對李公功績的肯定,認爲他在軍帳中謀劃的功勞應該被認可,他的功臣畫像不應該被延遲。整首詩氣勢恢宏,語言簡練,生動地刻畫了一個有才能、有忠誠的將領形象,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的軍事形勢和對功臣的期望。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