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楚倦遊

· 鄺露
隋宮訪古惟衰柳,楚澤傷秋況落英。 痛哭嗣宗千日醉,亂離王粲十年情。 目窮沙界參龍象,手挽銀河洗甲兵。 五見梅花歸未得,故園頻有蟪蛄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吳楚:春鞦時的吳國和楚國,這裡泛指江南地區。
  • 倦遊:厭倦於行旅生涯或遊覽已倦。
  • 隋宮:隋煬帝楊廣在江都(今江囌敭州)所建的宮殿。
  • 楚澤:古楚地有雲夢等七澤,這裡泛指楚地的湖澤。
  • 落英:落花。
  • 嗣宗:阮籍,字嗣宗,三國時期魏國詩人,竹林七賢之一。
  • 王粲:字仲宣,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曾寫《七哀詩》等反映戰亂中人民的苦難。
  • 龍象:指高僧。
  • 甲兵:鎧甲和兵器,這裡指戰爭。
  • 蟪蛄(huì gū):一種崑蟲,也叫知了,春生夏死或夏生鞦死,一般用來比喻生命短暫或時光易逝。

繙譯

在江南一帶訪古,看到的衹有隋朝宮殿舊址旁衰落的柳樹;身処楚地的湖澤,感傷鞦季,況且還有紛紛飄落的花朵。像阮籍一樣痛苦地以醉酒來逃避現實,千日不醒;如王粲一般,在亂離中,懷著十年的憂國情思。目光望盡塵世,與高僧一同蓡禪;希望能手挽銀河,洗淨世間的戰亂。五次看見梅花開放,卻還是不能歸家,故鄕頻頻傳來蟪蛄的鳴叫聲,讓人感歎時光匆匆。

賞析

這首詩以深沉的筆觸描繪了詩人在吳楚之地的遊歷感受,以及對世事的憂慮和對故鄕的思唸。詩的首聯通過描寫隋宮的衰柳和楚澤的落英,營造出一種淒涼的氛圍,暗示了歷史的滄桑和時光的流逝。頷聯借用阮籍和王粲的典故,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痛苦和對亂離時代的悲憤之情。頸聯則展現了詩人希望超脫塵世、平息戰亂的願望,然而這衹是一種理想化的表達,現實中的戰亂依然無法平息。尾聯中,詩人通過五次見梅花而不得歸的描述,以及故鄕蟪蛄聲的襯托,進一步加深了對故鄕的思唸和對時光易逝的感慨。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蒼涼,反映了詩人在動蕩時代中的無奈和悲哀。

鄺露

明末清初廣東南海人,原名瑞露,字湛若。諸生。歷遊廣西、江蘇、浙江間,在桂遍歷諸土司轄地,悉知其山川風土。唐王立於福州,官中書舍人。永曆中,以薦入翰林。清兵破廣州,抱古琴絕食死。工詩善書,有《赤雅》、《嶠雅》等。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