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光夜入越

· 鄺露
訪雪初從剡曲還,送君花發向庾關。 回鸞舊逼秦斯篆,翔鶴仍歸謝傅山。 九辯逢秋悲放屈,五君懷古壯離顏。 會稽孤月懸相待,廡下風流說此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剡(shàn)曲:指剡縣的溪流,這裏指代剡地的美景。
  • 庾(yǔ)關:在今江西省大餘縣南,爲古代通往嶺南的要道。
  • 回鸞:本指古代舞曲名,這裏指舞姿優美如回鸞。
  • 秦斯篆:秦代李斯所創的篆書。
  • 翔鶴:自由飛翔的仙鶴,喻指高雅之士。
  • 謝傅山:指東晉謝安隱居的東山,借指隱士的居處。
  • 九辯:戰國時楚國宋玉所作的辭賦,開頭即有悲秋之語。
  • 放屈:指被放逐的屈原。
  • 五君:指魏晉時阮籍、嵇康、劉伶、阮咸、向秀,五人皆不拘禮法,人稱「竹林七賢」,後因山濤入仕,故改稱爲「竹林五賢」。

翻譯

朱光去剡地賞雪後剛剛返回,我在他出發去庾關時爲他送行,此時春花綻放。他那優美的舞姿猶如秦朝李斯的篆書般剛勁有力,他的高雅之態如同飛回謝安隱居的東山的仙鶴。面對秋天,想起宋玉《九辯》中悲秋的情感,不禁爲被放逐的屈原而悲傷;想起竹林五賢的故事,心中涌起一股豪邁之情,使離別的神色也變得壯烈。會稽山上的孤月高懸,似乎在那裏等待着他,在這屋廊之下談論着此處的風流佳話。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鄺露爲送別朱光入越而作。詩中用剡曲的雪、庾關的花發等景象,烘托出離別的氛圍。通過對朱光舞姿如回鸞、氣質似翔鶴的描寫,展現了他的高雅風姿。詩人借宋玉悲秋、屈原被放、五君懷古等典故,表達了離別的悲傷以及對歷史風流人物的追思,同時也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厚重感。最後以會稽孤月相待的想象,寓意着對友人的祝福和期待。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真摯,用典恰當,語言凝練,充分體現了詩人的才華和深情。

鄺露

明末清初廣東南海人,原名瑞露,字湛若。諸生。歷遊廣西、江蘇、浙江間,在桂遍歷諸土司轄地,悉知其山川風土。唐王立於福州,官中書舍人。永曆中,以薦入翰林。清兵破廣州,抱古琴絕食死。工詩善書,有《赤雅》、《嶠雅》等。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