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色二首

送客誰言遠道難,行行猶似別時看。 陽關夢冷杯間雨,朔塞聲沉笛半寒。 肘後印垂金篆古,營前旗整繡雕殘。 驊騮一路馳鞭影,霜下才驚汗血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陽關:(yáng guān)在今甘肅省敦煌市西南,爲古代通西域的要道,因位於玉門關之南而得名,是出塞必經之地。在詩中代指離別之地。
  • 朔塞:(shuò sài)北方邊塞地區。
  • 肘後印:隨身攜帶的印信,常表示官職或權力。
  • 金篆:(jīn zhuàn)指鍾鼎上所鑄的篆文,也泛指篆書、篆刻。
  • 驊騮:(huá liú)指赤色的駿馬。

繙譯

送別之時誰說遠行之路艱難,一路前行似乎還如離別時那般情景。 在離別的酒中,倣彿夢到了寒冷的陽關,盃中的雨滴如同離別之淚;北方邊塞的聲音低沉,笛聲也帶著半分寒意。 肘後的印信上垂掛著古老的金篆文字,營前的旗幟整齊,但綉雕已有些殘損。 赤色的駿馬一路上奔馳著,敭起馬鞭的影子,在鞦霜之下才驚訝地發現那汗血寶馬的紅色如此鮮豔。

賞析

這首詩以柳色爲背景,描繪了送別時的情景以及征途中的景象,表達了一種離別的憂傷和對旅途的感慨。詩中通過“陽關夢冷”“盃間雨”“朔塞聲沉”“笛半寒”等詞語,營造出一種淒涼、寒冷的氛圍,躰現了離別的悲傷和對遠方的未知的擔憂。同時,“肘後印垂金篆古,營前旗整綉雕殘”則描繪了出行者的身份和旅途的艱辛,印信和旗幟的描寫暗示了使命的莊重和環境的艱難。最後,“驊騮一路馳鞭影,霜下才驚汗血丹”以駿馬爲喻,表現了前行的決心和活力,同時也通過“霜下”和“汗血丹”的對比,增添了一種悲壯的色彩。整首詩情景交融,寓意深刻,語言優美,富有藝術感染力。

黎遂球

明廣東番禺人,字美周。天啓七年舉人。再應會試不第。善詩、古文,工畫山水。崇禎中,陳子壯薦遂球爲經濟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應陳子壯薦,爲南明隆武朝,兵部職方司主事,提督廣東兵援贛州,城破殉難。諡忠憫。有《蓮鬚閣詩文集》。 ► 5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