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將軍行贈震湖都護
陸將軍,環走邊庭如己屋。醉臥每枕死□頭,長嘯能呼戰鬼哭。
往時赤腳向朝鮮,劍氣直射鬚眉前。相君斂容深借問,尺書夜降清□天。
歸向遼陽氣猶熱,叛兵怒號弓寸折。掀髯上馬突入營,拍鞍大罵教無說。
掉舌如刀不畏人,天生虎力能捍身。世人盡議袁毛事,可憐雙眼看曾真。
將帥交摧相印解,當時重足羣相戒。丈夫血願灑沙場,安肯囚冠坐疲憊。
唉然太息還鄉里,扁舟老挾賢公子。禿袖重爲海外遊,歌舞筵前認君是。
夜聽琵琶如聽築,把酒低頭看髀肉。何人再得將軍笑,直使□雛向山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邊庭:邊疆。(「庭」讀音:tíng)
- 髯(rán):兩腮的鬍子,也泛指鬍子。
翻譯
陸將軍,在邊疆奔走就如同在自己家中一般自如。醉酒後常枕着死人的骨頭入睡,長嘯一聲能讓戰鬼哭泣。 往昔赤着腳前往朝鮮,劍氣直接射向面前人的鬚眉。相國收斂面容,深深詢問,夜晚有書信從清澈的天空降下。 回到遼陽時氣勢還很熱烈,叛變的士兵憤怒號叫,弓弦都被折斷。將軍撩起鬍子上馬衝入營地,拍着馬鞍大罵,讓叛兵無言以對。 他巧舌如簧毫不畏懼他人,天生擁有如虎的力量能夠保衛自身。世人都在議論袁毛之事,可惜衆人雙眼不能看清真相。 將帥相繼受挫折,相印被解除,當時人們都小心翼翼,相互告誡。大丈夫甘願血灑沙場,怎肯因被囚禁受辱而疲憊不堪。 唉聲嘆氣地回到故鄉,乘坐扁舟,身旁還帶着賢能的公子。穿着短袖再次到海外遊歷,在歌舞筵席前人們認出了他。 夜晚聽琵琶聲如同聽擊築聲,端着酒低下頭看着大腿上的肉。有誰能再次博得將軍的笑顏,直讓幼鳥向着山哭泣。
賞析
這首詩塑造了陸將軍的英勇形象。詩中通過描寫陸將軍在邊庭的經歷、他的威猛氣勢、面對叛兵的果敢以及他的壯志豪情,展現了他的英雄氣概。同時,也提到了一些社會現實和人物的無奈,如世人對袁毛之事的議論以及將帥的受挫。整首詩語言生動,形象鮮明,充滿了豪邁之氣,表達了對陸將軍的讚美和對其遭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