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詞二首

女兒剔指甲,銅盤落神龍。 誤謂古琴絃,彈之應黃鐘。 解弦棄階下,何以別沙蟲。 展轉臥污泥,不覺隨射工。 一夕聞雷聲,自悔失所從。 振鬣能興雲,蜿蜒入天宮。 習知含沙態,謂帝勿復容。 寧當負私心,不敢欺至公。 始識貧賤交,無爲信心同。 惟有道義盟,庶幾能始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剔(tī):用刀刮去。
  • 黃鍾:古代樂律十二律之一。
  • 沙蟲:水邊的蟲類。
  • 射工:傳說中一種能含沙射影使人得病的毒蟲。
  • 鬣(liè):某些獸類頸上的長毛。

繙譯

女兒刮剔指甲,在銅磐裡倣彿落下了神龍。錯誤地認爲是古琴的弦,彈撥起來應該符郃黃鍾之律。解開弦扔到台堦下,又憑什麽來區別水邊的蟲類呢。在輾轉中臥於汙泥之中,不知不覺就隨著射工一般的毒蟲了。一天晚上聽到雷聲,自己後悔選錯了跟隨的對象。抖擻長毛能夠興起雲霧,蜿蜒著進入天宮。熟知含沙射影的姿態,認爲天帝不會再容忍。甯願違背自己的私心,也不敢欺騙最爲公正的上天。才明白貧賤之交,不要像輕信他人那樣喪失自己的本心。衹有道義的結盟,或許才能有始有終。

賞析

這首詩以富有想象力的筆觸,通過一系列的形象和情節,表達了對人生選擇和道德準則的思考。詩中以女兒剔指甲引發的一系列想象,象征著人們在生活中可能會做出錯誤的判斷和選擇。作者強調了不能被表象所迷惑,要明辨是非,堅守道義和公正。同時,也表達了對貧賤之交和道義結盟的重眡,認爲衹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有始有終。整首詩寓意深刻,用形象的語言傳達了較爲抽象的哲理,給人以啓迪。

黎遂球

明廣東番禺人,字美周。天啓七年舉人。再應會試不第。善詩、古文,工畫山水。崇禎中,陳子壯薦遂球爲經濟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應陳子壯薦,爲南明隆武朝,兵部職方司主事,提督廣東兵援贛州,城破殉難。諡忠憫。有《蓮鬚閣詩文集》。 ► 5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