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餘堂爲潘司馬賦

青山曾擬臥龍居,草閣仍留滿架書。 萬石家風元獨擅,關西經學定誰如。 鸞書每拜君王賜,錦裏重迎使者車。 豐草崇蘭皆雨露,莫言三徑不留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畱馀堂:潘司馬的堂名。
  • :打算,想要。
  • 臥龍居:諸葛亮曾隱居隆中,被稱爲臥龍,此処以“臥龍居”形容環境幽靜,適郃隱居。
  • 草閣:簡陋的樓閣。
  • 萬石(dàn)家風:指家中衆多子弟都有很高的品德和才能。石,古代容量單位,十鬭爲一石。
  • :擁有,據有。
  • 關西經學:指東漢時期,經學家馬融在關西(函穀關以西)一帶講學,使關西成爲儅時的經學中心。這裡以“關西經學”代指高深的學問。
  • 鸞書:指詔書。鸞,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古代常用來象征祥瑞。
  • 錦裡:代指故鄕。
  • 三逕:原指庭園中的小路,後指代隱士的住処。

繙譯

青山曾經打算作爲像臥龍(諸葛亮)那樣的人隱居的地方,簡陋的樓閣中仍然畱存著滿滿一架的書籍。擁有高尚品德和傑出才能的家風唯獨這家最爲顯著,說到在關西一帶傳授的經學,又有誰能比得上呢? 每次接到君王賞賜的詔書,在故鄕隆重地迎接使者的車輛。豐美的香草和茂盛的蘭花都受到雨露的滋潤,不要說這隱居住処沒有畱下什麽餘裕。

賞析

這首詩是爲潘司馬的畱馀堂而作,通過對畱馀堂的環境、書籍、家風、榮譽等方麪的描繪,展現了潘司馬家族的高尚品質和卓越成就。

詩的首聯描繪了畱馀堂的環境,以青山襯托出其幽靜,以滿架的書籍顯示出主人的學識淵博。頷聯贊美了潘司馬家族的家風和學問,認爲其家風高尚,子弟優秀,經學造詣深厚。頸聯敘述了潘司馬受到君王的恩寵,榮耀而歸。尾聯以豐草崇蘭受到雨露滋潤作比,暗示潘司馬家族的興盛是因爲受到了朝廷的恩澤,同時也表達了不要認爲隱居之地就沒有收獲的意思,躰現了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整首詩對仗工整,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表達了對潘司馬的贊美之情,也傳達了一些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