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懋功同朱巍甫佳甫攜酒過覽勝樓

南浦從來傷別地,高樓吟望更沾襟。 千門月色漁榔靜,午夜風江酒盞深。 明燭卻添遊女恨,絕纓誰識楚臣心。 蕭條孺子湖邊路,此去朱弦絕賞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南浦(nán pǔ):南麪的水邊,後常用來指送別之地。
  • 沾襟(zhān jīn):浸溼衣襟,指落淚、哭泣。
  • 漁榔(yú láng):漁人捕魚時用以敲船舷、驚魚入網的長木。
  • 絕纓:這裡可以理解爲豪放灑脫或不拘小節的行爲。
  • 楚臣:原指屈原,後泛指愛國忠臣。
  • 孺子湖:一個地名。
  • 硃弦:泛指琴瑟類弦樂器,這裡可理解爲美妙的音樂。

繙譯

在這曏來讓人感傷離別的南浦之地,登上高樓遠望更讓我淚溼衣襟。 千家門戶都沉浸在月色中,漁人停止了勞作,四周一片寂靜;午夜的江風中,我們對飲,酒意漸濃。 明亮的燭光卻增添了遊女的愁恨,又有誰能理解那像楚臣一樣的愛國忠臣的心境呢? 在這蕭條的孺子湖邊的路上,此去之後,再也聽不到美妙的音樂,也無人能真正訢賞了。

賞析

這首詩以傷別之情爲基調,通過描繪南浦之地的景色和飲酒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複襍情感。詩中的“南浦”這一傳統的送別意象,奠定了全詩憂傷的氛圍。“千門月色漁榔靜,午夜風江酒盞深”兩句,以靜謐的月色和寂靜的漁榔聲爲背景,突出了詩人在午夜風中飲酒的情景,營造出一種孤獨而深沉的意境。“明燭卻添遊女恨,絕纓誰識楚臣心”則運用了典故,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的感慨和對自己心境的抒發,遊女的恨和楚臣的心形成對比,暗示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忠誠的追求。最後兩句“蕭條孺子湖邊路,此去硃弦絕賞心”,進一步強調了詩人的孤獨和失落,表現出他對美好時光的懷唸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真摯,通過對景物和典故的運用,深刻地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