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菩薩蠻:本唐教坊曲,後用爲詞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薩鬘》,《宋史·樂志》:「女弟子舞隊名。」《宋史·樂志》、《尊前集》、《金奩集》幷入「中呂宮」,《張子野詞》作「中呂調」,《正音譜》注「正宮」。唐 蘇鄂《杜陽雜編·卷下》:「大中初,女蠻國貢雙龍犀,有二龍,鱗鬛(liè)爪角悉備。明霞錦,云鍊水香麻以爲之也,光耀芬馥着人,五色相間,而美麗於中國之錦。其國人危髻金冠,瓔珞被體,故謂之菩薩蠻。當時倡優遂製《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北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四·温 李齊名》:「溫庭雲,字飛卿,或云作『筠』字,舊名岐,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曰『溫 李』。才思艷麗,工於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多爲鄰鋪假手,號曰救數人也。而士行有缺,縉紳簿之。李義山謂曰:『近得一聯句云「遠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輔」,未得偶句。』溫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書」。』宣宗嘗賦詩,上句有『金步搖』,未能對,遣未第進士對之。庭雲乃以『玉條脫』續也,宣宗賞焉。又藥名有『白頭翁』,溫以『蒼耳子』爲對,他皆此類也。宣宗愛唱《菩薩蠻》詞,令狐相國假其新撰密進之,戒令勿他泄。而遽言於人,由是疏之。溫亦有言云:『中書堂內坐將軍。』譏相國無學也。」宋·王灼《碧鷄漫志·卷五·〈菩薩蠻〉》:云:「《菩薩蠻》,《南部新書》及《杜陽雜編》云:『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蠻隊』,遂製此曲。當時倡優李可及作菩薩蠻隊舞,文士亦往往聲其詞。』大中迺宣宗紀號也。《北夢瑣言》云:『宣宗愛唱《菩薩蠻》詞,令狐相國假溫飛卿新撰密進之,戒以勿泄,而遽言於人,由是疎之。』溫詞十四首,載《花間集》,今曲是也。李可及所製蓋止此,則其舞隊,不過如近世傳踏之類耳。」按溫詞有「小山重疊金明滅」句,名《重疊金》。南唐 李煜詞名《子夜歌》,一名《菩薩鬘》。韓淲詞有「新聲休寫花間意」句,名《花間意》。又有「風前覓得梅花」句,名《梅花句》。有「山城望斷花溪碧」句,名《花溪碧》。有「晩雲烘日南枝北」句,名《晩雲烘日》。此調爲雙調小令,以五七言組成,四十四字。用韻兩句一換,凡四易韻,平仄遞轉,以繁音促節表現深沉而起伏之情感,歷來名作極多。
秋水:卽秋水觀。徐元傑《辛稼軒傳贊》謂「所居有瓢泉、秋水」,《鉛(Yán)山縣志·卷八》:「秋水觀,在期思。」辛稼軒《六州歌頭·晨來問疾》闋有云:「秋水堂前,曲沼明於鏡,可燭眉鬚。」秋水觀卽秋水堂,爲瓢泉居第中之一重要建築。
「葛巾自向滄浪濯,朝來漉酒那堪著」句:《宋書·卷九十三·〈隱逸傳·陶潛傳〉》:「陶潛,字淵明,或云淵明,字元亮,尋陽 柴桑人也。曾祖侃,晉大司馬。潛少有高趣,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録。親老家貧,起爲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疾,復爲鎭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絃歌,以爲三徑之資,可乎?』執事者聞之,以爲彭澤令。公田悉令吏種秫稻。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歎曰:『我不能爲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卽日解印綬去職。賦《歸去來》。……義熙末,徵著作佐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識之,不能致也。潛嘗往廬山,弘令潛故人龐通之齎酒具於半道栗里要之。潛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輿籃輿,既至,欣然便共飲酌,俄頃弘至,亦無忤也。先是,顏延之爲劉柳後軍功曹,在尋陽,與潛情款。後爲始安郡,經過,日日造潛,每往必酣飲致醉。臨去,留二萬錢與潛,潛悉送酒家,稍就取酒。嘗九月九日無酒,出宅邊菊叢中坐久,值弘送酒至,卽便就酌,醉而後歸。潛不解音聲,而畜素琴一張,無弦,每有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將候潛值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畢,還復著之。」滄浪濯,戰國楚·屈原《楚辭·漁父》:「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淸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高樹莫鳴蟬」句:東漢·趙曄《呉越春秋·卷五·〈夫差内傳·十四年〉》:「十四年,夫差既殺子胥,連年不熟,民多怨恨。呉王復伐齊。闕爲闌溝於商 魯之間,北屬蘄,西屬濟,欲與魯 晉合攻於黃池之上。恐群臣復諫,乃令國中曰:『寡人伐齊,有敢諫者,死!』太子友知子胥忠而不用,太宰嚭佞而專政,欲切言之,恐罹尤也,乃以諷諫激於王。清旦,懷丸持彈從後園而來,衣袷(qiā)履濡。王怪而問之,曰:『子何爲袷衣濡履,體如斯也?』太子友曰:『適游後園,聞秋蜩之聲,往而觀之。夫秋蟬登高樹,飲清露,隨風撝(huī)撓,長吟悲鳴,自以爲安,不知螳蜋超枝緣條,曳腰聳距而稷其形。夫螳蜋翕心而進,志在有利,不知黃雀盈緑林,徘徊枝陰,踙(niè)躍微進,欲啄螳蜋。夫黃雀但知伺螳蜋之有味,不知臣挾彈危擲,蹭蹬飛丸而集其背。今臣但虛心志在黃雀,不知空埳(xiàn)其旁,闇(àn)忽埳中,陷於深井。臣故袷體濡履,幾爲大王取笑。』王曰:『天下之愚,莫過於斯:但貪前利,不睹後患。』太子曰:『天下之愚,復有甚者。魯承周公之末,有孔子之教,守仁抱德,無欲於鄰國,而齊舉兵伐之,不愛民命,惟有所獲。夫齊徒舉而伐魯,不知呉悉境內之士,盡府庫之財,暴師千里而攻之。夫呉徒知踰境征伐非吾之國,不知越王將選死士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屠我呉國,滅我呉宮。天下之危,莫過於斯也!』呉王不聽太子之諫,遂北伐齊。」
華胥(xū)國:《列子·卷二·黃帝》:「(黃帝)……晝寢而夢,遊於華胥氏之國。華胥氏之國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遊而已。其國無帥長,自然而已;其民無嗜慾,自然而已。……黃帝旣寤,怡然自得。」
「山上咽飛泉」句:宋·章謙亨《摸魚兒·過期思 稼軒之居,曹留飲於秋水觀,賦一詞謝之》下闋云:「秋水觀,環繞滔滔瀑布。參天林木奇古。雲煙衹在闌干角,生出晩來微雨。」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葛巾:用葛布製成的頭巾,常爲古代隱士所戴。
- 滄浪:水名,也泛指青蒼色的水。這裏表示在清澈的水中。
- 漉酒:過濾酒。漉(lù),使液體流下、過濾。
- 那堪著:哪能忍受。
- 華胥國:傳說中的理想國度,後用來指夢境。
- 咽(yè)飛泉:形容飛泉流淌的聲音像是在嗚咽。
翻譯
頭戴葛巾,自己到清澈的水中清洗。清晨醒來,連過濾酒這樣的事都覺得難以承受。高大的樹木上,不要再讓蟬鳴噪了。在傍晚涼爽的時候,在秋水邊入眠。小小的竹牀能有幾尺長,躺上去彷彿進入了美好的夢境之中。山上飛泉流淌發出嗚咽般的聲音,而我在夢裏面好像聽到了琴的絃斷了的聲音 。
賞析
這首詞營造出一種清幽、閒適又帶着些許悵惘的氛圍。開篇「葛巾自向滄浪濯」,展現出一種超脫塵世的隱逸姿態,詞人以葛巾點明自己的閒適裝扮,在滄浪水中清洗,有遁世高潔之感。「朝來漉酒那堪著」則從日常瑣事切入,傳遞出內心的慵懶和對世俗事務的倦怠。「高樹莫鳴蟬」借景抒情,希望蟬聲停止,暗示內心渴望寧靜。「晚涼秋水眠」描繪出一幅閒適悠然的畫面,在秋水邊伴着涼爽入眠,愜意至極卻又隱含幾分孤寂。「竹牀能幾尺。上有華胥國」將現實的狹窄竹牀與美好的夢境相對比,凸顯了詞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夢境世界的嚮往。「山上咽飛泉。夢中琴斷絃」一句,以動襯靜,飛泉的嗚咽聲襯出環境的寂靜,而「琴斷絃」在夢中出現,寓意着某種美好的事物消逝,給詞增添了一抹難以言說的惆悵,含蓄地表達了詞人內心複雜的情感與抱負難展的苦悶之情。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
辛棄疾的其他作品
- 《 洞仙歌 · 訪泉於奇師村,得周氏泉,爲賦 》 —— [ 宋 ] 辛棄疾
- 《 眼兒媚 · 妓 》 —— [ 宋 ] 辛棄疾
- 《 念奴嬌 · 書東流村壁 》 —— [ 宋 ] 辛棄疾
- 《 洞仙歌 》 —— [ 宋 ] 辛棄疾
- 《 水調歌頭 · 再用韻,呈南澗 》 —— [ 宋 ] 辛棄疾
- 《 漢宮春 · 答李兼善提舉和章 》 —— [ 宋 ] 辛棄疾
- 《 浣溪沙 · 黃沙嶺 》 —— [ 宋 ] 辛棄疾
- 《 醜奴兒 · 近來愁似天來大 》 —— [ 宋 ] 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