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宮春 · 答李兼善提舉和章
心似孤僧,更茂林脩竹,山上精廬。維摩定自非病,誰遣文殊。白頭自昔,嘆相逢、語密情疎。傾蓋處,論心一語,只今還有公無。
最喜《陽春》妙句,被西風吹墮,金玉鏗如。夜來歸夢江上,父老歡予。荻花深處,喚兒童、吹火烹鱸。歸去也,絕交何必,更脩山巨源書。
拼音
注釋
漢宮春:詞牌名。漢宮,漢朝宮殿,亦借指古代封建王朝的宮殿。元盛如梓《庶齋老學叢談》云:「武昌瀕江有呂公磯,上有黃鶴樓。一日有題《漢宮春》於其上云……不知爲何人作,或言洞賓語也。後三十年己未,元兵渡江。」東晉無名氏據舊籍撰有《漢宮春色》,寫西漢惠帝皇后張嫣遺事,以張皇后爲漢宮第一美人,然其遭遇極爲不幸。調名或本此。北宋新聲,張子野《蠟梅》詞爲創調之作。宋人用此調者較多。稼軒詞題爲《立春》,乃宋詞名篇,亦爲宋人通用之正體。辛詞另有《會稽蓬萊閣懷古》是以文爲詞之典範,詞情悲凉而豪放,詞中多用文言虛詞與文言句法,但全詞意脈貫注,極爲生動。無名氏一首抒寫宮怨,最切合此調之聲情,詞云:「玉減香消,被嬋娟誤我,臨鏡妝慵。無聊強開強解,蹙破眉峰。憑髙望遠,但斷腸、殘月初鐘。須信道、承恩在貌,如何教妾爲容。風暖烏聲和碎,更日髙院靜,花影重重。愁來待只滯酒,酒困愁濃。長門怨感,恨無金、買賦臨邛。翻動念、年年女伴,越溪共采芙蓉。」陸放翁《初自南鄭來成都作》詞乃感慨時事與言志之作。此調音節較響亮,而調勢於奔放中歸於收斂,多爲豪放詞人所用以言志抒情,但亦可表達婉約與含蓄之情。南宋詞人用者較衆。此調有兩體。一爲平韻體,始見《梅苑·巻一》載宋張子野詞。《詞譜·巻二十四》:「皆以前後段起句用韻、不用韻辨體。」一爲仄韻體,見宋康伯可《順菴樂府》。宋有無名氏詞名《漢宮春慢》,見《髙麗史·樂志二》。《夢窗詞集》入「夾鐘商」。各家句豆多有出入,茲以《稼軒長短句》爲準。九十六字,前後闋各四平韻。
李兼善:名浹,彥穎子。宋·葉水心《葉水心文集·巻十九·〈墓誌銘·太府少卿福建運判直寶謨閣李公墓誌銘〉》:「少卿諱浹,字兼善,有夙成之度。少游太學,諸生畏其能。授承務郎,監淮西惠民局,復鎖㕔試禮部,詞致瓌特,有司異之。……改知徽州,尋提舉浙東常平。㑹稽督零税急,械繫滿府縣,値公攝帥,盡釋之。士民歌呼,叉手至額曰:『眞李參政兒也。』」南宋·張淸源《會稽續志·巻二·浙東提舉》:「李浹,嘉泰三年十月初八以朝請大夫到任。嘉泰四年二月二十日磨勘轉朝請郎大夫,當年六月二十六日召赴行在。」
茂林脩竹:晉·王右軍《蘭亭集序》:「此地又崇山峻嶺,茂林脩竹;又有淸流激湍,映帶左右。」
「維摩定自非病,誰遣文殊」句:《維摩詰所説經》:「維摩詰因以身疾,廣爲説法《維摩詰所説經·巻上·方便品第二》。……佛告文殊師利:『汝行詣維摩詰問疾。』《維摩詰所説經·巻中·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時維摩詰室有一天女,見諸大人,聞所説法,便現其身,卽以天花散諸菩薩大弟子上。花至諸菩薩卽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維摩詰所説經·巻中·觀衆生品第七》。」
白頭、傾蓋:《史記·巻八十三·鄒陽傳》:「諺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唐·司馬子正《索隱》引服虔云「人不相知,自初交至白頭,猶如新也。」又引《家語》:「孔子遇程子於途,傾蓋而語。」
「最喜《陽春》妙句,被西風吹墮,金玉鏗如」句: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爲《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爲《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髙,其和彌寡。」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文學》:「孫興公作《天台賦》成,以示范榮期,云:『卿試擲地,要作金石聲。』范曰:『恐子之金石,非宮商中聲!』然每至佳句,輒云:『應是我輩語。』」
「荻花深處,喚兒童、吹火烹鱸」句:唐·鄭都官《淮上漁者》:「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
絶交、山巨源書:晉·山濤,字巨源,與嵇叔夜友善,爲吏部郎,欲舉叔夜自代,叔夜怨其不知己,因自説其不堪流俗而致《絶交書》。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孤僧:孤獨的僧人。
- 精廬:學舍,書齋。
- 維摩:維摩詰的簡稱,佛教菩薩名。
- 文殊:佛教菩薩名。
- 傾蓋:指途中相遇,停車交談,兩車車蓋靠在一起。
- 陽春:指高雅的藝術。
- 鏗如:形容聲音洪亮。
- 荻花:多年生草本植物。(「荻」讀作 dí )
翻譯
內心猶如孤獨的僧人,更有茂密的樹林、修長的竹子,山上的書齋。維摩詰定然本來沒病,是誰派遣文殊菩薩前來。從往昔開始到白頭,嘆息相遇時話語親密而感情卻疏遠了。在相遇停車交談之處,推心置腹的一句話,到如今還有您沒有別人。 最喜歡高雅美妙的詩句,被西風吹落下來,像金玉相擊般洪亮。夜裏歸來做夢在江上,父老們歡喜我。在荻花的深處,呼喚兒童,燒火烹飪鱸魚。歸去呀,要絕交何必效仿山巨源寫信呢。
賞析
這首詞通過描繪自己如孤僧般的心境,與友人的相遇、交談及對其才華的讚賞,還有對歸鄉生活的嚮往等,表達了一種較爲複雜的情感。上闋寫與友人的情誼和感慨,突出了對真誠交流的珍視。下闋則借喜歡友人的妙句,營造出一種美好的氛圍,並通過歸夢江上、與父老歡聚、荻花深處烹飪鱸魚等場景,展現出對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最後關於絕交的表達,更顯出一種獨特的態度。整首詞意境深遠,情感豐富,既有對友情的剖析,也有對人生和歸處的思索。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
辛棄疾的其他作品
- 《 菩薩蠻 · 晝眠秋水 》 —— [ 宋 ] 辛棄疾
- 《 哭㔶十五章 》 —— [ 宋 ] 辛棄疾
- 《 感皇恩 · 慶嬸母王恭人七十 》 —— [ 宋 ] 辛棄疾
- 《 破陣子 · 趙晉臣敷文幼女縣主覓詞 》 —— [ 宋 ] 辛棄疾
- 《 蝶戀花 · 戊申元日立春,席間作 》 —— [ 宋 ] 辛棄疾
- 《 玉蝴蝶 · 叔髙書來戒酒,用韻 》 —— [ 宋 ] 辛棄疾
- 《 清平樂 · 憶吳江賞木樨 》 —— [ 宋 ] 辛棄疾
- 《 滿江紅 · 建康史帥致道席上賦 》 —— [ 宋 ] 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