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 · 逗曉鶯啼聲昵昵

逗曉鶯啼聲昵昵,掩關高樹冥冥。小渠春浪細無聲。井牀聽夜雨,出蘚轆轤青。 碧草旋荒金谷路,烏絲重記《蘭亭》。強扶殘醉繞雲屏。一枝風露濕,花重入疏櫺。
拼音

注釋

逗曉:破曉,天剛亮。宋·周邦彥《鳳來朝·佳人》詞:「逗曉看嬌面。小窗深、弄明未遍。」 昵昵(nì nì):親切;親密。唐·韓愈《聽穎師彈琴》詩:「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掩關:關門。唐·吳少徵《怨歌行》:「長信重門晝掩關,清房曉帳幽且閒。」 冥冥:高遠貌。戰國楚·宋玉《楚辭·九辯》:「堯舜之抗行兮,瞭冥冥而薄天。」宋·王安石《餘寒》詩:「冥冥鴻雁飛,北望去成行。」 井牀:即井欄。語本北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卷五十四·舞曲歌辭三·〈晉拂舞歌·淮南王〉》:「後園鑿井銀作牀,金甁素綆汲寒漿。」唐·唐彥謙《紅葉》詩:「薜荔(bì lì)垂書幌,梧桐墜井牀。」宋·陸游《秋思》詩:「黃落梧桐覆井牀,莎根日夜泣寒螿。」 轆轤(lù lu):利用輪軸原理製成的井上汲水的起重裝置。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排調》:「顧(愷之)曰:『井上轆轤臥嬰兒。』」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卷三·種葵》:「井別作桔橰(jié gāo)、轆轤。『原注:井深用轆轤,井淺用桔橰。』 」 金谷:《晉書·卷三十三·〈石苞傳·石崇傳〉》:「(石)崇有別館在河陽之金谷。」按此處蓋指所居之山園,非實指石崇之金谷園也。 烏絲:即「烏絲欄」,指上下以烏絲織成欄,其間用朱墨界行的絹素。後亦指有墨綫格子的箋紙。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宋亳間,有織成界道絹素,謂之『烏絲欄』、『朱絲欄』。」宋·袁文《甕牗閑評·卷六》:「黃素細密,上下烏絲織成欄,其間用朱墨界行,此正所謂烏絲欄也。」宋·陸游《雪中懷成都》:「烏絲闌展新詩就,油壁車迎小獵歸。」 「烏絲重記《蘭亭》」句:宋·陳槱(yǒu)《負暄野錄·卷下·論紙品》:「《蘭亭序》用鼠鬚筆書烏絲欄蠒紙。所謂蠒紙,蓋實絹帛也;烏絲欄,即是以黑間白織其界行耳。」 「風露濕、花重」:唐·杜甫《春夜喜雨》詩:「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辛棄疾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