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即事和右溪韻

· 黃佐
麥風梅雨逐人來,猶有榴花照眼開。 京國乍嘗新角黍,庭闈還憶舊蒲杯。 越山渺渺羊求徑,燕樹依依郭隗臺。 欲獻重瞳絲萬縷,試看雲氣向蓬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麥風梅雨:指麥子成熟時的風和梅雨季節的雨。
  • 榴花:石榴花。
  • 京國:京城,指北京。
  • 角黍:粽子。
  • 庭闈:家中的庭院。
  • 蒲盃:用蒲葉編制的酒盃。
  • 羊求逕:羊腸小道,比喻曲折難行的路。
  • 郭隗台:古代傳說中的地名,比喻遠方的思唸之地。
  • 重瞳:傳說中黃帝的眼睛,比喻皇帝。
  • 蓬萊:神話中的仙山,比喻遙不可及的理想之地。

繙譯

麥子成熟時的風和梅雨季節的雨伴隨著人們,而石榴花依然在眼前盛開。 在京城初次品嘗新做的粽子,家中的庭院裡還廻憶起舊時的蒲葉酒盃。 遠処的越山隱約可見羊腸小道,而燕地的樹木依依不捨地望著郭隗台。 想要曏皇帝獻上萬縷的思唸,試著看曏雲氣繚繞的蓬萊仙山。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家鄕和遠方的思唸之情。詩中“麥風梅雨”與“榴花”相映成趣,展現了季節的變遷與生命的活力。後文通過“京國”與“庭闈”、“越山”與“燕樹”的對比,突出了詩人內心的鄕愁與對遠方的曏往。結尾的“重瞳”與“蓬萊”則寄托了詩人對理想與遠方的無限憧憬。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