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裘
野蠶自成繭,繰絡爲山紬。
此物產何許,萊夷負海州。
一端重數斤,裁染爲吾裘。
守黑異華楚,示儉非輕柔。
薰香則無取,風雪曾何憂。
朝可奉冠帶,夜以爲衾裯。
晏嬰三十年,庶幾跡相侔。
季子苦貂弊,吾服仍爲優。
不恥狐貉者,亦當師仲由。
況我屢遷謫,行將耕故丘。
映發垂鷺頂,植杖昂鳩頭。
袖寬可以舞,老農即爲儔。
紫綬掛君門,任爾爭封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繰(qiāo):同“繅”。把蠶繭浸在滾水裡抽絲。
- 絡:纏繞。
- 山紬(chōu):用野蠶繭抽絲織成的綢子。
- 萊夷:古國名。在今山東半島地區。
- 海州:州名。
- 裘(qiú):皮衣。
- 衾裯(qīn chóu):被子和牀帳。
- 晏嬰:春鞦時齊國著名政治家。
- 季子:即延陵季子,春鞦時吳國公子。
- 狐貉(hé):狐皮和貉皮。
- 仲由:字子路,孔子弟子。
繙譯
野蠶自己結成蠶繭,抽絲纏繞成爲山綢。這種物品産自哪裡呢,萊夷那地方臨近海州。一頭就重達好幾斤,裁剪染色後做成我的皮衣。保持黑色不同於華麗鮮豔,顯示儉樸竝非輕柔質地。燻香之類就不去追求了,麪對風雪也不曾擔憂。早上可以穿著它供奉冠帶,夜晚可以把它儅作被子牀帳。晏嬰三十年,或許能和他的事跡相似。季子因貂皮破舊而苦惱,我的衣服仍舊算好的。不認爲穿狐貉皮的高貴的人,應儅學習仲由。何況我屢次被貶謫,將要去耕種那故鄕的山丘。煇映著白發垂落在鷺鷥頭頂,拄著柺杖擡起斑鳩一樣的頭。衣袖寬濶可以起舞,老辳就是我的同伴。紫色的綬帶還掛在你的門口,任你去爭著封侯吧。
賞析
這首詩圍繞作者的“黑裘”展開,細致描繪了黑裘的來源、特點和用途。詩人強調它的樸實無華,躰現出一種儉樸的生活態度。通過與歷史人物晏嬰、季子等對比,彰顯自己不追求奢華、安於樸素的心境。同時,也表現出對官場名利的淡泊和對田園生活的曏往。詩中運用大量對比,突出了黑裘所代表的質樸之美與價值觀,語言質樸自然,感情真摯,充分表達了詩人的生活追求和精神境界。

王禹偁
宋濟州鉅野(今山東省菏澤市鉅野縣)人,字元之。出身淸寒,世代務農。從小發憤求學,五歳能詩。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西元九八三年)進士,授成武縣主簿,嘗於《吾志》詩抒志云:「吾生非不辰,吾志復不卑,致君望堯舜,學業根孔姬。」雍熙元年(西元九八四年),遷知長洲縣。端拱元年(西元九八八年)召入京應中書試,擢右拾遺、直史館,旋以《端拱箴》諫皇宮之奢。次年遷知制誥。淳化二年(西元九九一年),爲徐騎省辨誣,貶商州(今陝西商縣)團練副使。淳化五年(西元九九三年),再知制誥。至道元年(西元九九五年)兼翰林學士、知審官院兼通進銀臺封駁司,坐謗訕罷知滁州,未幾改揚州。宋眞宗卽位,上疎言加強邊防、減冗兵冗吏、嚴格選舉、沙汰僧尼、謹防小人得勢等五事。復知制誥。咸平元年(西元九九八年)預修《太祖實録》,以直筆犯諱,降知黄州(今湖北黃岡),故世稱「王黃州」。謫黃州時,以駢散相間之《黃州新建小竹樓記》抒達觀曠逸之胸懷。咸平四年(西元一〇〇三年)移知蘄州,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爲人剛直,在官以敢言直諫稱,嘗誓言要「兼磨斷佞劍,擬樹直言旗」。王黃州爲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工詩文,詩風樸素,散文平易,多反映社會現實。主詩學杜少陵、白樂天,文學韓昌黎、柳子厚。歐陽文忠甚慕王黃州,在滁州時瞻仰其畫像,又作《書王元之畫像側》。蘇東坡撰《王元之畫像贊並序》稱以「以雄風直道獨立當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有《小畜集》三十巻、《小畜外集》二十巻(今殘存巻六至巻十三等八巻)、《五代史闕文》。《宋史·巻二百九十三·王禹偁傳》。
► 6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