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海日樓詩

曾隨海日陽明洞,此日空聞海日樓。 揭日欲尋觀海處,美人不見令人愁。 紅雲一動千江曉,白首孤吟雙淚流。 不有秋官傳勝事,誰窺海底陽光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揭日:指日出之時。
  • 美人:這裏可能指理想中的美好事物或人物。
  • 紅雲:形容朝霞。
  • 秋官:古代官職名,這裏可能指某個官員或文人。
  • :看,觀察。

翻譯

曾經我跟隨海日一同出現在陽明洞,如今卻只能空聞海日樓的名聲。 我渴望在日出時分去尋找觀賞海景的地方,但不見那理想中的美好,令人心生憂愁。 朝霞一動,千江都知曉了黎明的到來,而我這白髮之人孤獨吟詠,雙淚不禁流下。 若不是有秋官傳頌這美景佳話,又有誰能觀察到海底陽光的浮動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往昔美好時光的懷念以及對現狀的感慨。詩中,「海日樓」成爲了詩人心中美好記憶的象徵,而「美人不見」則透露出詩人對理想中美好事物的渴望與失落。後兩句通過朝霞與白髮、孤吟與雙淚的對比,強化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哀愁。結尾提到「秋官」傳頌勝事,暗示了詩人希望通過詩歌來記錄和傳承這些美好瞬間的願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