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陳台州贈別

· 張詡
鄉曲於君長十年,一回相見一忻然。 停雲屢入官舟夢,得句頻教嶺雁傳。 珠海曩時懷載月,銀臺今日愧徵賢。 乞骸會有歸來日,四百峯巒一括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鄕曲:指家鄕的偏僻角落。
  • 忻然:高興的樣子。
  • 停雲:比喻思慕朋友的心情。
  • 官舟:官員乘坐的船。
  • 嶺雁:指傳遞書信的雁。
  • 珠海:指海邊的景色。
  • 曩時:從前,過去的時候。
  • 銀台:古代官署名,這裡指官職。
  • 愧徵賢:感到愧對賢才的征召。
  • 乞骸:請求退休。
  • 四百峰巒:指家鄕的山峰。

繙譯

我和你雖然來自同一個偏僻的家鄕,但我比你年長十嵗,每次相見都讓我感到非常高興。我常常在官員的船上夢見思唸的朋友,寫下的詩句也頻繁地通過傳遞書信的雁兒傳達給你。曾經在海邊的月光下懷唸過去,如今在官職上卻感到愧對賢才的征召。縂有一天我會請求退休,廻到家鄕,那時候我可以完全擁有那四百座山峰。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以及對家鄕的深切思唸。詩中,“停雲”、“官舟夢”等意象生動地描繪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唸之情,而“珠海”、“四百峰巒”則勾畫出詩人對家鄕美景的懷唸。末句“乞骸會有歸來日”更是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退休歸鄕的渴望和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張詡

明廣東南海人,字廷實,號東所。師事陳獻章。成化二十年進士。授戶部主事,丁憂後,隱居不仕,累薦不起。正德中召爲南京通政司參議,謁孝陵而歸。其學以自然爲宗,求“忘己”、“無慾”,即心觀妙,以揆聖人之用。有《白沙遺言纂要》、《南海雜詠》、《東所文集》。 ► 3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