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秋日

退食從容下竹埤,十年詞苑獨棲遲。 物情枯菀三秋換,生事琴書雙鬢知。 司馬文園空臥病,賈生宣室白憂時。 腐儒載筆慚無補,忽漫蓴鱸有所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退食:退朝就食於家或公餘休息。「食」讀「shí」。
  • 竹埤(pí):竹籬。
  • 棲遲:淹留,漂泊失意。
  • (wǎn):茂盛的樣子。
  • 司馬文園:司馬相如曾任孝文園令,後稱司馬文園,這裏借指作者自己像司馬相如一樣有才卻不受重用。
  • 賈生宣室:指賈誼曾在宣室被漢文帝召見,卻未能得到真正的重用。這裏也是作者自比賈誼,感嘆自己空有才華卻無法施展抱負。

翻譯

退朝後從容地走下竹籬旁,我在詞苑中已獨自漂泊失意十年之久。 世間萬物的興衰在三秋時節變換,我的生活與琴書爲伴,雙鬢也知曉了其中的滋味。 我如司馬相如般空有才華卻臥病閒居,又如賈誼在宣室中白白地爲時事擔憂。 我這迂腐的儒生執筆慚愧沒有什麼補益,心中忽然泛起對故鄉蓴菜鱸魚的思念之情。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感慨,以及對閒適生活的嚮往和對故鄉的思念。詩的首聯通過「退食從容下竹埤」描繪了一個退朝後自在的場景,但緊接着「十年詞苑獨棲遲」則透露出詩人在文壇上多年的不得志。頷聯「物情枯菀三秋換,生事琴書雙鬢知」,將世間萬物的興衰變化與自己的生活狀況相結合,表現出詩人對人生的深刻感悟。頸聯「司馬文園空臥病,賈生宣室白憂時」,用司馬相如和賈誼的典故,進一步強化了自己不被重用、才華無法施展的苦悶。尾聯「腐儒載筆慚無補,忽漫蓴鱸有所思」,詩人自嘲爲「腐儒」,認爲自己的筆毫無用處,最後流露出對故鄉美食的思念,實則是對閒適生活的一種嚮往,也是對現實困境的一種逃避。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語言凝練,用典恰當,充分體現了詩人內心的複雜情感。

韓日纘

明廣東博羅人,字緒仲。萬曆三十五年進士,除檢討。累遷至禮部尚書。時宦官用權,人皆畏其兇焰,獨日纘坦然處之。後充經筵講官,得熹宗稱善。卒諡文恪。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