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陳虛白父母

咄咄韓生何太拙,方鑿員枘愁相格。 頗似秦陶製獨孤,又如蝕鼎文難索。 五石堅瓠安所盛,百圍惡櫟誰能絜。 支離疏者頤隱齊,佝僂丈人任蜩掇。 乍看非癡亦非頑,久視如迂復如闊。 遍視世人俱大笑,悅耳何須揭古調。 徒然策蹇上太行,強欲臨流垂任釣。 陳公一見轉相親,此物久已蔽埃塵。 煥華覯合原非偶,幹莫提攜會有神。 延以上座密與語,膠漆相投忘爾汝。 一時鮑管復含情,往日融衡未足數。 醉後輕狂賈衆嗔,公雲嗜酒見天真。 長堤千里常一曲,片璧微瑕豈害珍。 攬茲意氣重感激,幾對寒雲吹玉笛。 願將餘韻付流風,取寄中懷明闃寂。 世事紛紜詎定期,芝蘭枳棘類相隨。 同心之言難與間,獨嗅微香只自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咄咄(duō duō):表示感慨或表示驚異。
  • 拙(zhuō):笨,不靈巧。
  • 方鑿員枘(ruì):方形的榫頭,圓形的榫眼,比喻兩者格格不入。
  • :阻礙,隔閡。
  • 秦陶製獨孤:此處可能指的是像秦地的陶器那樣獨特而難以匹配,具體含義不太明確。
  • 蝕鼎文難索:像被腐蝕的鼎上的文字難以辨認和探求。
  • 五石堅瓠(hù):瓠,指葫蘆。此處意爲用可容五石的大葫蘆做成的器皿,雖大卻無實用。
  • 百圍惡櫟(lì):圍,計量圓周的約略單位。櫟,一種樹。此指很大的劣質樹木。
  • 絜(xié):度量物體周圍的長度;也泛指衡量。
  • 支離疏者:指形體不全、殘疾的人,以此形容人的形態不完整或與衆不同。
  • 頤隱齊:下巴隱藏在齊國(可能是一種誇張的表達,形容其狀態特殊)。
  • 佝僂(gōu lóu)丈人任蜩掇(duō):佝僂丈人,指駝背老人。任蜩掇,意爲像捉蟬一樣輕鬆自如地做事。

翻譯

哎呀韓生怎麼如此笨拙,就像方形的榫頭和圓形的榫眼,相互牴觸難以契合。很像秦地獨特製作的陶器,又像被腐蝕的鼎上的文字難以索求。那能容納五石的堅硬大葫蘆做成的器皿能盛放什麼呢,百圍粗的劣質櫟樹誰能去測量它呢。像支離疏那樣的人下巴似乎隱藏在某處,而駝背老人卻能像捉蟬一樣輕鬆自如地做事。乍一看這個人既不像癡呆也不是頑固,長久觀察卻覺得他好像迂腐又好像豁達。他看遍世人都引人大笑,認爲要悅耳動聽何必非要奏出古雅的曲調。只是白白地騎着跛腳的驢子登上太行山,勉強想要在河邊垂下魚竿釣魚。

陳公一見到他就轉而親近他,這個人長久以來就像被塵土遮蔽了一樣。光彩煥發的相遇並非偶然,劍和盾的提攜定有神靈相助。邀請他坐上尊貴的座位並親密地交談,親密得如同膠和漆一樣不分你我。一時間像鮑叔牙和管仲一樣飽含情誼,往日像孔融和禰衡那樣的交往都不足以相比。喝醉後輕狂的樣子引起衆人的惱怒,但陳公說他嗜酒是表現出真性情。長長的堤壩千里也會有彎曲的地方,一片玉璧上有微小的瑕疵難道就會損害它的珍貴嗎。

我懷着這樣的意氣心中充滿感激,幾次對着寒冷的雲彩吹奏玉笛。願意把餘下的韻味交付給流動的風,以此來寄託內心的情感,表明內心的寂靜。世事紛繁雜亂哪有固定的時期,香草和荊棘往往會相伴隨行。同心的話語難以被離間,獨自聞着那微弱的香氣也只有自己知道。

賞析

這首詩以韓生的形象開篇,通過一系列奇特的比喻和描述,展現了他的獨特與不被常人理解。詩中描述了韓生的笨拙、與衆不同以及他不爲世人所接受的一面。然而,陳公卻能慧眼識珠,與韓生親密相交,表現出陳公的識人之明和他們之間深厚的情誼。詩中運用了很多典故和形象的比喻,如方鑿員枘、秦陶製獨孤、蝕鼎文難索等,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和文化內涵。同時,詩中也表達了對真性情的讚賞和對世事的感慨,認爲世事無常,美好與困難往往相伴而行,而真正的知音之情是難以被外界干擾的。整首詩意境獨特,語言豐富,情感真摯,富有哲理。

韓上桂

明廣東番禺人,字孟鬱,號月峯。幼時家貧,喜讀書。向人借《二十一史》,瀏覽一月,即默識大略。萬曆二十二年中舉。授國子監丞。轉永平府通判。巡撫方一藻以其才薦。崇禎末聞帝死訊,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