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節大理集古見贈倚韻奉答

· 韓雍
清朝十載爲廷尉,播滿乾坤總好音。 執法不迴游肇筆,平反都是有功心。 進階己見腰犀近,許國何妨鬢雪侵。 四海蒼生望康濟,安危須仗廟謀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廷尉:官名,秦置,爲九卿之一,掌刑獄。(廷尉:tíng wèi)
  • 遊肇:北魏大臣,爲人剛直,不阿諛奉承,以公正執法聞名。
  • :犀帶,古代顯官的服飾。
  • 康濟:安撫救助。(濟:jì)

翻譯

在清明的朝代裏擔任廷尉已有十年,美名傳遍天地間盡是好聲譽。 執法公正堅決如遊肇一般剛正不阿,每一次平反冤情都懷着一顆有功於民的心。 職位晉升已能看到自己快要接近腰佩犀帶的高位,許身爲國又怎會在意雙鬢被雪染白。 四海的百姓都盼望得到安撫救助,國家的安危需要依靠朝廷深謀遠慮。

賞析

這首詩是韓雍對王同節大理集古相贈的迴應之作。首聯誇讚對方在廷尉之職上的出色表現和良好聲譽。頷聯通過「執法不回」讚揚其公正執法,如遊肇一般;「平反都是有功心」則體現出他爲百姓平反冤情的功績和用心。頸聯寫對方的晉升指日可待,同時也表明他爲國奉獻、不計較個人得失的精神,即便鬢髮已白也不在意。尾聯則將視角擴大到四海蒼生,強調國家的安危和百姓的安康需要依靠朝廷的深謀遠慮。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宏大,通過對王同節的讚美,表達了對正義、功績和國家安危的關注,體現了詩人的家國情懷和對爲官者的期望。

韓雍

韓雍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永熙。正統七年進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貪墨吏數十人。景泰時擢廣東副使,巡撫江西。劾奏寧王朱奠培不法狀,後被寧王誣劾,奪官。後再起爲大理少卿,遷兵部右侍郎。憲宗立,以牽累貶官。會大藤峽徭、僮等族民衆起事,乃改以左僉都御史,參贊軍務,督兵鎮壓。遷左副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有才略,治軍嚴,而謗議亦易起。爲中官所傾軋,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