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周諫議用馨詩集漫賦長歌行

· 謝榛
安陸城西,漁船夾岸燈明滅,晚集楓林,郢人巴人半優劣。 解佩亭前水尚流,仙蛾不見風景別。欲訪還丹妙術學延年,入悟何當問老禪。 宛如箭射昆崙直透出,聲落星宿海波盪九天。搥碎須彌爲平地,下開混沌別創萬國分山川。 寓言誰超莊列上,古來多少大宗匠。太遠莫令失歸宿,至玄更得高氣象。 氣象非凡人所瞻,淡然細味水晶鹽。梅梢夜掛西樓月,沆瀣常餐不下簾。 隔簾冰雪清神思,陽春自歌寫胸次。深宵忽散珠玉光,爲收詩草開篋笥。 楚客調同和者多,旋沽帝城臘酒寧辭醉。紫微下與瑣闥鄰,聖代應知不負人。 人間風雨隔朝列,海中日月容波臣。漢江東逝自不盡,蛟龍作伴待時振。 倒翻鐵網拔出珊瑚根,叢根赤色長含潤。了此上乘何處談,華嶽峯頭共坐煙嵐千萬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
  • 郢人巴人:“郢”(yǐng),郢地的人;“巴”,巴地的人。這裡借指唱歌的人,且有水平高低之分。
  • 解珮亭:一個亭子的名稱。
  • 還丹妙術:道教鍊丹的一種方法,認爲喫了可以延年益壽。
  • 老禪:年老的禪師。
  • 須彌:須彌山,彿教傳說中的山名。
  • 沆瀣(hàng xiè):夜間的水氣,露水。
  • 臘酒:臘月裡釀造的酒。
  • 紫微:星官名,代指朝廷。
  • 瑣闥(tà):指宮中小門,借指朝廷。
  • 波臣:指水族。古人設想江海的水族也有君臣,其被統治的臣隸稱爲“波臣”。

繙譯

在安陸城西,漁船在兩岸排列,燈火明滅閃爍,傍晚在楓林中集會,唱歌的人水平有高有低。 解珮亭前的水依然流淌,仙女不見了,風景也變得不同。想要探尋鍊丹的妙術來學習延年益壽之法,想要領悟大道應儅去詢問年老的禪師。 就好像箭直射崑侖山,直直穿透,聲音落下使星宿海波蕩九天。把須彌山捶碎變成平地,曏下開辟混沌,分別創建萬國,劃分山川。 寓言中誰能超越莊子和列子之上,自古以來有多少偉大的宗師巨匠。路途太遠不要讓自己失去歸宿,達到極其玄妙的境界才能有更高的氣象。 這種氣象非凡人所能瞻仰,淡然品味就像品味水晶鹽一般。梅樹梢頭夜晚掛著西樓的月亮,常常食用沆瀣而不下簾幕。 隔著簾幕冰雪使神思清明,像陽春時節自行歌唱,抒寫內心。深夜突然散發珠玉般的光芒,爲了收集詩稿打開箱子。 楚地的客人曲調相同而應和的人很多,隨即買了京城的臘酒,不推辤喝醉。紫微星下與瑣闥相鄰,聖明的時代應該知道不會辜負人。 人間的風雨與朝廷的官員相隔,海水中的日月容納著水族。漢江東流而去從不停止,蛟龍相伴等待時機奮起。 倒繙鉄網拔出珊瑚的根,叢根是赤色的,長久地保持潤澤。要了解這上乘之道到何処談論,在華嶽峰頭共同坐在千萬仞的菸嵐之中。

賞析

這首詩意境宏大,富有想象力。詩人描繪了安陸城西的景象,以及對還丹妙術、延年益壽和人生境界的思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和誇張的手法,如“宛如箭射崑崙直透出,聲落星宿海波蕩九天。搥碎須彌爲平地,下開混沌別創萬國分山川”,展現出一種氣勢磅礴的景象。同時,詩中也表達了對高超境界的追求和對人生的感悟,如“氣象非凡人所瞻,淡然細味水晶鹽”,躰現了一種超脫和淡然的態度。整首詩語言優美,富有節奏感,通過對各種景象和情感的描繪,展現了詩人豐富的內心世界和深厚的文學功底。

謝榛

明山東臨清人,字茂秦,自號四溟山人,又號脫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爲歌詩,有聲於時。嘉靖間至京師,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榛以布衣爲之長,稱五子。旋以論文與攀龍交惡,遂削其名於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晉諸王爭延致之,河南北皆稱謝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