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齧古墓歌

· 劉崧
河水齧高丘,丘中墓門崩作洲。可憐墓中人,不見河水向南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齧(niè):啃、咬。這裏指河水侵蝕。

翻譯

河水侵蝕着高高的土丘,土丘中墳墓的門崩塌後形成了小洲。可憐那墓中的人,再也看不到河水向南流去了。

賞析

這首詩短短四句,卻營造出一種深沉的氛圍。詩中以河水侵蝕高丘,導致墓門崩毀形成小洲這一景象,傳達出一種世事變遷、時光無情的感慨。「可憐墓中人,不見河水向南流」,則將關注點轉向墓中之人,他們已無法感知世間的變化,進一步強化了這種無常之感。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蒼涼,給人以一種悲壯的美感。

劉崧

劉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徵爲國子司業,卒於官。諡恭介。博學工詩,江西人宗之爲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