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崔千上朱培筠

紅顏不早遇浮丘,塵世蹉跎已白頭。 孤榻久憐山狖夕,短蓑長伴野鼯秋。 調高郢雪應難和,路握隋珠怯暗投。 猶賴故人心賞在,每開蓬徑待羊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浮丘:傳說中的仙人。
  • 蹉跎(cuō tuó):光陰白白地過去。
  • (yòu):古書上說的一種猴。
  • (wú):一種哺乳動物,形似松鼠。
  • 郢雪:典出宋玉《對楚王問》,指高雅的樂曲或詩文。
  • 隋珠:傳說中的寶珠,比喻珍貴的事物。

翻譯

年輕時未能遇到仙人,在塵世中虛度光陰,如今已白髮蒼蒼。 獨自在榻上,長久憐惜山中的猴子每到傍晚就顯得孤獨,身上穿着短蓑衣,長久地伴隨着野鼯度過秋天。 自己的格調像高雅的郢雪之曲,難以找到能相和之人,在路上握着珍貴的隋珠,卻害怕暗中獻上不被賞識。 還好有故人的欣賞之心還在,每次打開蓬草遮掩的小路,等待着像羊仲、求仲那樣的好友到來。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人生蹉跎的感慨,以及對知音的渴望。詩的前兩句通過「紅顏不早遇浮丘」和「塵世蹉跎已白頭」,表現了詩人對未能早日實現理想,而在塵世中虛度光陰的遺憾和無奈。中間兩句通過描寫孤獨的情境和自己高格調卻無人應和、珍貴之物無人賞識的狀況,進一步加深了這種孤獨和無奈的情感。最後兩句則表達了對故人的感激和對友情的期待,希望能有知心朋友相伴。整首詩意境蒼涼,情感真摯,用典貼切,語言簡練而富有表現力。

薛始亨

薛始亨(一六一七-一六八六),字剛生,號劍公,別署甘蔗生、二樵山人。順德人。明思宗崇禎間諸生。少與屈大均同學於嶺南名儒陳邦彥。明亡後,始亨與大均同棄諸生,不復仕進,隱於草莽。國亂,寓於羊城,後返龍江。年五十出遊於羅浮、西樵間。後入羅浮山爲道士。年七十而卒。著有《蒯緱館十一草》、《南枝堂稿》。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二有傳。薛始亨詩,以何氏至樂樓叢書本《南枝堂稿》爲底本,參校中山圖書館所藏民國蔡氏手抄本,葉恭綽校香山莫氏片玉書齋本(簡稱片玉齋本)。 ► 2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