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貤(yí):指移封,或指依次(把功勞、榮譽等)給予某人。
- 薄宦:卑微的官職。
- 拙:笨拙,不靈巧,這裏指自己爲官能力不足。
- 不泯:不消失,不泯滅。
- 先德:先人的德澤。
- 培:培養,這裏指承蒙先人的德澤得到培養。
- 錫服:賜予官服,這裏指受到恩賜。
- 殊典:特殊的恩典。
- 彈冠:整潔衣冠,這裏指因得到恩賜而整理衣冠,表示慶賀。
- 夜臺:指墳墓,因爲墳墓中不見光明,如同夜晚。
- 九原:原指晉國卿大夫的墓地,泛指墓地,也指九泉,地下。
- 風木: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奉養。典出《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翻譯
我這卑微的官職,實在是顯示出我的笨拙,所幸君王的恩澤漸漸迴轉。 微小的功勞都沒有被磨滅,先人的德澤因此能夠得以培養。 受到恩賜穿上官服,獲得特殊的恩典,連在墳墓中的先人也能受到恩及。 然而九泉之下的人難以再復活,想到父母亡故而自己來不及奉養,心中更覺悲哀。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君恩的感激以及對先人的緬懷之情。詩的開頭,作者感慨自己官職卑微,能力有限,但慶幸君恩降臨。接着提到自己的微薄功勞未被遺忘,先人的德澤得以傳承,表現出對家族和先人的敬重。隨後描述了自己受到恩賜的情景,甚至認爲這份恩澤連已故的先人也能感受到。然而,最後筆鋒一轉,想到九泉之下的先人無法復活,自己未能及時盡孝,心中充滿了悲哀。整首詩情感真摯,從感恩到悲哀,層次分明,展現了作者複雜的內心世界。同時,也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君恩和孝道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