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靈山二十景和前令唐子侯氏引路鬆

· 盧寧
鳳蓋高團午蔭連,岧嶢蒼翠上青天。 交枝樹底雲長溼,拂霧巖前鶴正翩。 客誤引車掀綠幘,僧閒卓錫聽冰弦。 清時不植東巡怨,風節依稀挺萬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鳳蓋:形容松樹樹冠如車蓋,這裏指代松樹。(:gài)
  • 午蔭:中午的樹蔭。(:yīn)
  • 岧嶢tiáo yáo):山勢高峻的樣子。
  • 綠幘:綠色的頭巾,這裏代指行人。
  • 卓錫:指和尚的停留或居住。(:xī)
  • 冰弦:一種優質的絲絃,這裏指僧人的誦經聲,形容其聲音清越。

翻譯

松樹的樹冠高高地簇擁在一起,中午的樹蔭連成一片。那高峻青翠的松樹直上青天。交纏的樹枝底下雲霧長久溼潤,輕拂迷霧的岩石前仙鶴正翩翩起舞。客人因誤引車駕而掀起綠色的頭巾,僧人悠閒地停留在那裏傾聽着清越的誦經聲。在清平之世不會種下東巡的怨恨,這松樹的風節彷彿能挺立萬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興國靈山的引路鬆以及周圍的景象,展現出一種清幽、高遠的意境。詩的首聯通過「鳳蓋」「午蔭」「岧嶢」「青天」等詞彙,形象地描繪了松樹的高大繁茂和山勢的高峻,給人以雄偉壯觀之感。頷聯進一步描寫松樹的細節,「交枝樹底雲長溼」寫出了松樹周圍環境的溼潤,「拂霧巖前鶴正翩」則增添了一份靈動和神祕的氣息。頸聯通過「客誤引車」和「僧閒卓錫」的對比,表現出不同人物在這一環境中的狀態。尾聯則表達了對清平時代的讚美以及對松樹堅韌風節的敬仰,認爲其風節能夠長久保持。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動的描寫,傳達出一種寧靜、祥和的氛圍以及對高尚品格的追求。

盧寧

盧寧,字忠獻,別號冠巖。南海人。博學而工文,嘗受業於黃佐,而以不得及陽明之門爲憾。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舉人,二十三年(一五四四)進士。授崑山知縣,旋移知贛州興國縣事。二十九年擢守潼川。三十三年遷南京戶部員外郎,尋改刑部,後爲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八年升登州知府,卒於官。著有《五鵲臺集》、《五鵲別集》等。……有傳。盧寧詩,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劉珙重刻本《五鵲別集》爲底本纂輯。 ► 2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