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廟六首

· 盧寧
恭憶龍飛淮甸年,雄雄神武更無先。 風雲已協鴻鈞運,日月重開泰始天。 九牧貢金形盡鑄,盈庭屈軼草長翩。 阿難河上烏猶在,啼斷明元朽骨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淮甸(huái diàn):淮河畔的地區。
  • 鴻鈞:指大自然的造化。
  • 泰始:表示安定的開始。
  • 九牧:九州之長,這裏指各州的首領。
  • 貢金:進獻的銅。
  • 屈軼(qū yì):傳說中一種能指出佞人的草。
  • 阿難河:可能指某條河流,具體所指不詳。

翻譯

恭敬地回憶起皇帝在淮河地區興起的那一年,他的雄姿英發、神勇威武無人能先。風雲已經順應了大自然的造化運行,日月重新開啓了安定的開端。九州的首領進獻的銅全都被鑄造成器物,滿庭院的屈軼草長得茂盛且隨風飄動。阿難河上的烏鴉仍然在那裏,啼叫着,讓明朝元朝腐朽的屍骨都散發出羶味。

賞析

這首詩是對某位皇帝的歌頌與讚揚。詩的開頭回憶了皇帝在淮甸興起時的英勇神武,展現了其非凡的氣概。接着描述了天下順應自然造化,迎來安定的新局面,暗示着皇帝的統治帶來了和平與繁榮。「九牧貢金形盡鑄」描繪了各州首領的歸順和國家的統一,而「盈庭屈軼草長翩」則象徵着朝堂上的正義與清明。最後兩句通過阿難河上的烏鴉啼叫,暗指舊王朝的腐朽滅亡。整首詩語言較爲莊重,通過一系列的意象和描述,表達了對新王朝和皇帝的讚美與期望。

盧寧

盧寧,字忠獻,別號冠巖。南海人。博學而工文,嘗受業於黃佐,而以不得及陽明之門爲憾。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舉人,二十三年(一五四四)進士。授崑山知縣,旋移知贛州興國縣事。二十九年擢守潼川。三十三年遷南京戶部員外郎,尋改刑部,後爲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八年升登州知府,卒於官。著有《五鵲臺集》、《五鵲別集》等。……有傳。盧寧詩,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劉珙重刻本《五鵲別集》爲底本纂輯。 ► 2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