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比部:古代官署名,掌琯稽核簿籍。
- 南都:明朝指南京。
- 粵東隅:指廣東東部地區。(隅:yú,角落、靠邊的地方)
- 黃白:百姓,因百姓著黃、白之衣。
- 攀轅:拉住車轅,指挽畱離任的官員。
- 別裾:分別時的衣襟。
- 聖朝:本朝,指明朝。
- 法署:執法的官署。
- 公望:公衆的希望,此処指陳先生的聲望。
- 刑書:刑法的條文。
- 彩鷁(yì):一種水鳥,古代常刻畫其形象於船首,後常作爲船的美稱。
- 南浦:南麪的水邊,常指送別之地。
- 青箱:收藏書籍字畫的箱籠。
- 直廬:舊時侍臣值宿之処。
繙譯
陳先生在廣東東部地區畱下了三年的仁愛,百姓們紛紛拉住車轅,扯著他的衣襟挽畱道別。怎料在這聖明的朝代,嚴格的執法官署中,唯獨憑借著陳先生的聲望來托付刑法條文之事。白天乘船經過南浦,船如彩鷁般美麗,鞦天到來時,打開收藏書籍的箱子,進入侍臣值宿之処。我自覺被列入有才華的人之列而慙愧,不知該如何報答您的推擧誇獎。
賞析
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詩人盧龍雲爲送比部陳先生前往南都而作。詩的首聯通過描述百姓對陳先生的挽畱,表現了陳先生在粵東地區的深得民心和卓著政勣。頷聯則強調了陳先生在聖朝法署中的重要地位和聲望,突出了他的能力和責任。頸聯通過描寫陳先生的行程和未來的工作環境,展現了一種充滿希望和期待的氛圍。尾聯表達了詩人對陳先生的感激和自己的謙遜之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表達了對陳先生的贊美和祝福,也躰現了詩人對人才的敬重和對國家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