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城二首

殘堞餘秋草,頹垣帶夕陽。 當年曾下士,誰爲語興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堞(dié):城上如齒狀的矮牆。
  • 垣(yuán):牆。

翻譯

破舊的城牆和殘剩的矮牆邊長滿了秋天的野草,倒塌的城牆帶着一抹夕陽的餘暉。想當年王莽也曾禮賢下士,可是誰能來談論這興衰存亡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王莽城的荒涼景象,通過「殘堞」「秋草」「頹垣」「夕陽」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蕭瑟、衰敗的氛圍。詩的後兩句則引發了對歷史興亡的思考,王莽雖曾下士,卻未能改變其最終的命運,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整首詩以景襯情,情景交融,頗具滄桑之感。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