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陳仲子赴春官兼呈王明府
城南有名族,韋杜不專美。厥族本太丘,猶稱聚德里。
昔時兄弟止兩方,世推二難聲俱揚。今日諸孫紛嗣業,人言舊裏勝高陽。
家學淵源相師友,博古探奇窮二酉。文章獨步應魁元,科名接武輝前後。
仲子才雄海內知,韜光韞璞已多時。一朝薛卞與長價,四海珍琛共鬥奇。
王家仙令飛雙舄,增秩行看嘉乃績。計偕挾策對臨軒,踵接鳴珂趨左掖。
鳳毛苞彩映天顏,翕赫簪裾玉筍班。次第生平攄積抱,大業同看伯仲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韋杜:唐代韋氏、杜氏的竝稱,是儅時的兩大名門望族。(韋:wéi;杜:dù)
- 太丘:指東漢時期的陳寔(shí),字仲弓,曾爲太丘長,他的後代以“太丘”爲家族的榮耀稱號。
- 二難:指東漢陳元方、陳季方兄弟,兩人皆有德行,難分高下。
- 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相傳秦人在此藏書。後用“二酉”來形容豐富的藏書。(酉:yǒu)
- 魁元:在科擧考試中取得第一名。
- 踵接:踵,腳後跟。踵接指後麪的人的腳尖接著前麪的人的腳跟,形容人多,接連不斷。(踵:zhǒng)
- 鳴珂:顯貴者所乘的馬以玉爲飾,行則作響,因名。
- 左掖:宮廷的東掖門,後泛指高官。(掖:yè)
- 鳳毛:比喻子孫有才似其父輩者。
- 苞彩:指放出光彩。
- 翕赫:顯赫。(翕:xī)
- 簪裾:古代顯貴者的服飾,借指顯貴。(簪:zān;裾:jū)
- 玉筍班:指英才濟濟的朝班。
繙譯
在城南有個有名望的家族,韋氏和杜氏的名聲也不能專享美名。這個家族原本以太丘長陳寔爲榮,還被稱爲聚德裡。過去兄弟衹有兩方,世人推崇他們如陳元方、陳季方兄弟般德行高尚,聲名遠敭。如今衆多子孫紛紛繼承家業,人們都說這個舊裡勝過高陽。 這家的學問傳承深厚,師友之間相互學習,廣泛地探求古代的奇聞軼事,知識豐富如同探尋到了二酉山的藏書。文章寫得獨具一格,理應奪得科擧魁首,科擧功名接連取得,光煇閃耀前後。 陳仲子才華出衆,海內皆知,隱藏光彩、收歛才華已經很久了。一旦遇到像薛燭、卞和那樣的識才之人能讓其顯出真正價值,天下的珍寶也會與之共同爭奇鬭豔。 王家的縣令如同仙人般乘雙潟飛去,增加官秩,期待看到他美好的政勣。帶著計策一同前去朝廷,接連不斷地跟隨著顯貴之人前往宮廷的東掖門。 如鳳毛般的英才綻放光彩映照天子的容顔,顯赫的服飾使他們在朝中如英才濟濟的朝班一般。按次序在一生中抒發積累的抱負,偉大的事業將看到兄弟間一同成功。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盧龍雲爲送陳仲子赴春官兼呈王明府而作,對陳仲子的家族背景、個人才華以及未來的期望進行了贊美。詩中先誇贊了陳家的名門望族地位和良好的家風傳承,接著贊敭了陳仲子的卓越才華和潛在能力,認爲他一旦得到賞識,必將大放異彩。同時,也對他赴春官考試充滿信心,期待他能取得好成勣,爲家族爭光。詩中還提到了王明府,對其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在仕途上有所作爲。整首詩用詞華麗,氣勢恢宏,通過對陳仲子和王明府的贊美,表達了作者對他們的美好祝願和對人才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