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覽牛首山洪覺寺諸勝

· 盧寧
盡日雙峯大覺前,摩崖同飲太虛泉。 洞深怕犯曇雲合,閣閉驚看塔影懸。 步引健僧凌倒景,目隨飛雁散江天。 桂梅諸嶺重重見,無奈鄉懷入酒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牛首山:位於南京市江寧區,因東西雙峯對峙形似牛角而得名。
  • 洪覺寺:又名弘覺寺,位於牛首山。
  • 覺前:佛前,表示對佛的敬仰。
  • 摩崖: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文字、圖像等。
  • 太虛泉:牛首山的一處泉水名。
  • 曇雲:指的是像曇花開放一樣,迅速出現又消失的雲彩。(「曇」,讀音:tán)
  • 倒景:指天上最高處,日月之光反由下往上照,而人影在下,如同倒影。(「倒」,讀音:dào)

翻譯

一整天都在雙峯對峙的大覺寺前,在摩崖處一同飲用太虛泉的水。 山洞幽深,擔心貿然進入會觸犯那像曇花一現般迅速聚合的雲彩;樓閣緊閉,驚訝地看到塔影高懸。 步伐引領着健壯的僧人登上那高處如倒影般的地方,目光隨着飛翔的大雁分散在廣闊的江天之上。 桂嶺和梅嶺重重疊疊地出現在眼前,無奈那思鄉的情懷融入到了酒中。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遊覽牛首山洪覺寺的情景。首聯交代了遊覽的時間和地點,以及在摩崖處飲太虛泉的活動,表現出一種閒適的心境。頷聯通過對山洞和樓閣的描寫,營造出一種神祕而幽靜的氛圍,「怕犯」和「驚看」兩個詞增強了這種感覺。頸聯描寫了詩人與僧人一同登高遠望的情景,展現出開闊的視野和豁達的心境。尾聯中重重山嶺的出現引發了詩人的思鄉之情,最後無奈只能借酒消愁。整首詩意境幽深,情感細膩,將自然景色與詩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以美的享受。

盧寧

盧寧,字忠獻,別號冠巖。南海人。博學而工文,嘗受業於黃佐,而以不得及陽明之門爲憾。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舉人,二十三年(一五四四)進士。授崑山知縣,旋移知贛州興國縣事。二十九年擢守潼川。三十三年遷南京戶部員外郎,尋改刑部,後爲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八年升登州知府,卒於官。著有《五鵲臺集》、《五鵲別集》等。……有傳。盧寧詩,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劉珙重刻本《五鵲別集》爲底本纂輯。 ► 2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