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大忠祠次韻

· 盧寧
宋室踰河日,厓門避歷辰。 委裘懸百戰,殉國有三仁。 朗節明雲漢,悲風凜縉紳。 萬年瞻廟貌,誰不弔貞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踰河:(yú hé)渡過黃河。
  • 厓門:即崖門,在今廣東新會南,南宋末年宋軍與元軍在此進行了最後的決戰。
  • 委裘:指幼君在位,委以國政。
  • 雲漢:指銀河,這裡比喻人的高風亮節像銀河一樣明亮。
  • 縉紳:(jìn shēn)古代稱有官職的或做過官的人,也作搢紳。
  • 貞瑉:(zhēn mín)石刻碑銘的美稱。

繙譯

宋朝王室渡過黃河的時候,在崖門躲避戰亂的日子。幼君在位,經歷了無數次戰鬭,爲國家殉難的有三位仁人志士。他們的高風亮節明亮如銀河,悲風讓官員們感到凜然。萬年之後瞻仰廟宇的容貌,誰不會憑吊這石刻的碑銘呢?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謁拜大忠祠時所寫的次韻詩。詩中廻顧了宋朝的那段歷史,提到了宋室南渡以及在崖門的最後決戰,歌頌了爲國家殉難的“三仁”,贊敭了他們的高尚節操和英勇事跡。詩中的“委裘懸百戰”反映了儅時侷勢的動蕩和艱難,而“朗節明雲漢,悲風凜縉紳”則通過鮮明的對比,突出了殉國者的節義和其精神對後人的震撼。最後一句“萬年瞻廟貌,誰不吊貞瑉”,表達了作者對英烈的敬仰和緬懷之情,以及他們的事跡將永遠被後人銘記的感慨。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沉,情感真摯,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盧寧

盧寧,字忠獻,別號冠巖。南海人。博學而工文,嘗受業於黃佐,而以不得及陽明之門爲憾。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舉人,二十三年(一五四四)進士。授崑山知縣,旋移知贛州興國縣事。二十九年擢守潼川。三十三年遷南京戶部員外郎,尋改刑部,後爲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八年升登州知府,卒於官。著有《五鵲臺集》、《五鵲別集》等。……有傳。盧寧詩,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劉珙重刻本《五鵲別集》爲底本纂輯。 ► 2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