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金友璵歸龍溪

三十年前問蹇修,曾將名姓達荊州。 只緣卞璧初難遇,猶幸燕金晚見收。 當日掛冠人已遠,此時傾蓋義偏投。 於公門第多餘慶,看爾扶搖九萬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蹇修(jiǎn xiū):指媒妁。
  • 卞璧(biàn bì):和氏璧的別稱。春秋時楚人卞和發現璞玉,先後獻給楚厲王和楚武王,都被認爲欺詐,被截去雙腳。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璞哭於荊山下,文王使人琢璞,得寶玉,名爲「和氏璧」。後以「卞璧」喻指被埋沒的人才。
  • 燕金(yān jīn):戰國時燕昭王築黃金臺,置千金於臺上,延請天下賢士。後因以「燕金」指貴重的禮物或豐厚的酬金,亦用以泛指招賢之所或賢士。
  • 傾蓋:途中相遇,停車交談,雙方車蓋往一起傾斜。形容一見如故或偶然的接觸。
  • 於公:西漢丞相於定國的父親。他曾爲縣獄史,決斷獄案很公平。郡中爲他立了生祠,號曰於公祠。舊時常以「於公」指代爲百姓做了好事的人。
  • 餘慶(yú qìng):指先代的遺澤。

翻譯

三十年前我就求過媒人,曾將自己的名姓傳到荊州。只因爲像卞和獻和氏璧那樣起初難以遇到知音,還好如燕昭王築臺招賢最終能被賞識。當時辭官的人已經遠去,而此時與你相遇卻一見如故,情意相投。在於公那樣的人家會有更多的福澤,看你如大鵬展翅高飛九萬里遨遊天空。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送金友璵歸龍溪時所作。首聯回憶往事,表達自己曾經尋求機會的經歷。頷聯通過「卞璧難遇」和「燕金晚收」的對比,既道出了懷才不遇的無奈,又顯示了最終能被賞識的欣慰。頸聯則描寫了與金友璵相遇時的情景,雖相見較晚,但卻意氣相投。尾聯以「於公門第多餘慶」給予對方美好的祝願,希望他能如大鵬般高飛。整首詩情感真摯,用典恰當,既表達了對人生機遇的感慨,又體現了對友人的祝福與期望。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