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草居

· 劉崧
江干愜幽屏,草扉亦常關。 晚途斷歸人,虛市見寒山。 林木變冬候,繁綠忽已殷。 鳴鳥相因依,孤雲時去還。 唐虞既雲遠,慨此時獨艱。 四體豈不勤,我發日已斑。 翱遊千載上,偃仰一室間。 樂詠古人詩,庶幾無靦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江干(gān):江邊。
  • (qiè):滿足,暢快。
  • 幽屏:幽深的屏障,此處指寧靜的環境。
  • (fēi):門。
  • 虛市:空市。
  • (yīn):茂盛。
  • 唐虞:唐堯與虞舜的並稱,這裏代指上古的聖明之世。
  • (kǎi):感慨。
  • 靦顏(tiǎn yán):慚愧。

翻譯

在江邊有一處讓人心滿意足的寧靜之地,草屋的門也常常關閉着。 傍晚的路途上看不到歸來的人,空曠的集市映照着寒冷的山巒。 樹木隨着冬季的到來而改變,繁多的綠葉忽然間變得茂盛起來。 鳥兒相互依靠鳴叫着,孤獨的雲彩時而飄走時而返回。 唐堯和虞舜的時代已然遙遠,我感慨如今獨自艱難。 我的四肢怎能說不勤勞呢,但我的頭髮卻已斑白。 在千年前的歷史中遨遊,在這一間陋室裏悠然自得。 快樂地吟詠着古人的詩作,希望自己能不感到慚愧。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江邊草屋的寧靜景緻以及詩人的內心感受。詩的前四句通過描寫江邊的環境和傍晚的景象,營造出一種清冷、幽靜的氛圍。「林木變冬候,繁綠忽已殷」表現了季節的變化和自然的生機。「鳴鳥相因依,孤雲時去還」則以鳥和云爲喻,暗示了詩人的孤獨和對自由的嚮往。

接下來,詩人感慨唐堯虞舜的盛世已遠去,而自己當下的生活充滿艱難,體現了對時代的思考和對自身境遇的無奈。儘管如此,詩人仍保持着積極的心態,通過遨遊歷史、吟詠古詩來尋求內心的慰藉和安寧。整首詩意境清幽,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在困境中的堅守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劉崧

劉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徵爲國子司業,卒於官。諡恭介。博學工詩,江西人宗之爲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