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齋夜:指在書房或靜室中度過的夜晚。
- 聯句:古代文人聚會時,每人輪流吟詠一句詩,共同完成一首詩的活動。
- 沉水:指沉香,一種香料。
- 鏇添:即刻添加。
- 銷刻漏:指刻漏(古代計時器)中的水逐漸減少,這裡比喻時間的流逝。
- 綵毫:彩色的毛筆。
- 頻染:頻繁地沾墨。
- 禦苑:皇家園林。
- 仙台:指高聳的樓台,也常用來形容宮廷中的高台。
- 小童:年輕的僕人或侍從。
- 渾不厭:完全不感到厭倦。
繙譯
春夜中,我們關閉了書房的門,燭花搖曳,顯得格外偏斜。我們圍坐在寒冷的火爐旁,久久未能入眠。沉香被即刻添加,刻漏中的水逐漸減少,象征著時間的流逝。彩色的毛筆頻繁地沾墨,筆下的文字似乎能攪動雲菸。天際與皇家園林相連,鍾聲初盡,露水從高聳的仙台滴落,月亮依舊懸掛在空中。侍立在一旁的小童完全不感到厭倦,晚來衣衫單薄,我們坐在一起,相互憐惜。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春夜書房中的溫馨畫麪,通過細膩的意象表達了文人雅集的甯靜與和諧。詩中“閉門春夜燭花偏”一句,既展現了春夜的靜謐,又暗示了文人間的親密無間。後文通過對沉香、刻漏、彩毫等細節的描寫,進一步以物喻情,表達了時間的流逝與創作的激情。結尾処對小童的描寫,則增添了一抹人情味,展現了文人間的溫情與關懷。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藝術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