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

· 童軒
三策出江都,一語取丞相。 命途有通塞,絲粟不可強。 嗤彼操瑟徒,枘鑿竟何往。 身辱名亦虧,豈但尋尺枉。 陋哉投閤雲,美新空附莽。
拼音

所属合集

#八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三策出江都:指漢代賈誼提出的治國三策,他曾被貶爲長沙王太傅,後因梁王墜馬而死,自責過度,抑鬱而終。江都,即揚州。
  • 一語取丞相:指漢代陳平用一句話說服劉邦,從而被任命爲丞相。
  • 命途有通塞:命運有順境和逆境。
  • 絲粟不可強:比喻微小的東西也不能勉強。
  • 嗤彼操瑟徒:嘲笑那些只會彈瑟的人。操瑟,彈瑟。
  • 枘鑿:指榫頭和卯眼,比喻事物的配合。
  • 身辱名亦虧:身體受辱,名聲也受損。
  • 尋尺枉:比喻微小的冤屈。
  • 投閤雲:指向朝廷投書陳情。
  • 美新空附莽:讚美新朝,空自附和王莽。美新,指王莽篡漢後建立的新朝。

翻譯

賈誼提出了治國的三策,陳平用一句話就當上了丞相。 命運有順境和逆境,連微小的東西也不能勉強。 嘲笑那些只會彈瑟的人,他們的配合究竟能去哪裏? 身體受辱,名聲也受損,不僅僅是微小的冤屈。 可笑的是向朝廷投書陳情,讚美新朝,空自附和王莽。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歷史人物賈誼和陳平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命運無常和人生選擇的深刻思考。詩中「三策出江都,一語取丞相」展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而「命途有通塞,絲粟不可強」則揭示了命運的不可預測和微小事物的不可強求。後幾句則通過諷刺只會彈瑟的人和盲目附和的人,進一步強調了個人選擇和立場的重要性。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的獨到見解。

童軒

明江西鄱陽人,字士昂。工書能詩。景泰二年進士。授南京吏科給事中。成化時,以戶科都給事中入川鎮壓趙鐸起事,還言欲息盜賊必先去貪官、均科差。累進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軍務。弘治中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有《清風亭稿》、《枕肱集》、《夢徵錄》。 ► 5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