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時翊大參約出清波門飲石屋寺遂至水籥煙霞二祠次李若虛憲副韻四首

何代龍潛屋後峯,塹崖穿破碧重重。 風雲變化應難測,頭角崢嶸豈易逢。 新度開山祗樹繞,舊遊題字薜蘿封。 奇觀一日忘歸晚,側耳高城已暮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左時翊: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僚。
  • 大參:古代官職名,指參與重要事務的官員。
  • 清波門:地名,指杭州城的一個城門。
  • 石屋寺:寺廟名,位於杭州。
  • 水籥煙霞:地名,可能是指杭州的某個風景名勝。
  • 二祠:指兩個祠堂或廟宇。
  • 李若虛: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僚。
  • 憲副:古代官職名,指輔助憲官的副職。
  • 塹崖:指陡峭的崖壁。
  • 祗樹:指寺廟周圍的樹木。
  • 薜蘿:一種植物,常用來形容山野間的藤蔓植物。
  • 側耳:形容傾聽的樣子。

翻譯

何時的龍潛伏在屋後的山峯, 陡峭的崖壁穿透了層層碧綠。 風雲變幻難以預測, 雄壯的頭角豈是輕易能遇見。 新開闢的山寺周圍環繞着樹木, 舊時的題字被藤蔓植物所覆蓋。 這一奇觀讓我忘返,直到天晚, 側耳傾聽,高城已響起暮鍾。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遊覽石屋寺及周邊景點的所見所感。詩中,「何代龍潛屋後峯」一句,以龍潛喻山峯之神祕,引出對自然景觀的讚歎。後文通過對「風雲變化」、「頭角崢嶸」的描繪,進一步表達了對自然界壯麗景象的敬畏與嚮往。詩末的「側耳高城已暮鍾」,則巧妙地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合,營造出一種寧靜而深遠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人文之美的深刻體驗。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